直接论升卖。
总体算下来,价格已经超过了十五银元一石。
很显然,清国的商人和他们南方的同行是一样的,他们之中本来就有大量的南方同行。
他们当然知道这时候应该如何应对朝廷的限价。
那就是让山东本地的粮食变成有价无市。
你限价我直接不卖。
除非朝廷手上有足够多的粮食,直接投入到市场上卖给百姓,或者能对商行有强制能力,否则单纯限价没有意义。
大清朝廷有粮食吗?
当然是有的,但是也不是很多。
东北平原开拓了一百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肥沃耕地。
问题是,无论东北还是山东,都距离清国首都有一段距离,都属于地方省份。
乾隆皇帝对两地的指挥做不到如臂使指。
两地稍微有点中基层腐败,他的命令在地方上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山东本地的粮仓粮食虽然不算多,但也绝对不至于一两个小时就放完了。
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在公开投放之前就被专门定向投放出去了。
遭遇同样情况的,还有乾隆从东北运到山东的官粮。
在山东各地露面就会马上被抢购一空。
根本没办法确定购买者是普通百姓还是粮商雇佣的夥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