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裴该击了一掌,把身子微微前倾,颇为严肃地说道:“这书写的,可都是翻天覆地的东西!”
翻天覆地?刘羡本来在一旁无所事事,但此时听他们讨论着,竟然讨论起近几年神秘又有名的《汲冢纪年》来,不禁侧耳倾听。
他听陈寿提起过,说是在五年前,也就是在太康二年,有盗贼开挖了一所大墓,里面全是成捆成捆的竹片。盗贼把这些竹片都扔了,只捡了些墓中古董。后来有农民发现,这些竹片上大多有字,赶忙上报官府,结果官员愕然发现,这些竹片其实是先秦时期的竹简!且有好几十车!
消息又传到洛阳,当今天子立刻命令中书监荀勖与中书令和峤负责此事,足足花费了两年时间,才把竹书上的文字用今文翻译出来。原来,这些竹简是魏国的史书,而且是自上古三皇五帝时期,一直记载到孟子活跃的魏襄王时期,足足有上千年历史!
要知道,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项羽焚毁咸阳后,除去秦朝官方的秦史和孔子编写的《春秋》外,其余战国诸雄的史书完全失传,以致于太史公司马迁要在民间收集传说,才能把《史记》的先秦部分编写下去,其中自然会有不少谬误。到后世已经证伪的就有《苏秦张仪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相比之下,能在如今挖掘出一部完整的先秦史书,还是魏国的官史,简直是文坛的一大盛事,故而此书的名声在士人们口中广为传播。
可惜的是,据说其内容过于荒诞不经,朝廷只在中书省留了两套底本,并没有大肆传播,导致大部分人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就连陈寿也无缘拜见。
此次刘羡在这里听到有人提起,难免心生好奇,不禁问道:“难道你们见过真本?”
“当然见过!”贾谧指着荀绰笑道:“毕竟负责此事的中书监,就是他家族长啊!”
荀绰对此显然也极为自得,他端着酒杯悠悠说道:“我还是亲自看着我阿翁一页页编出来的呢!”
“竹书中到底写了什么?”
“都是些上古不可外传的大事!”荀绰故作神秘道:“你知道尧舜禹禅让吧。”
刘羡点点头,这谁能不知?要说上古诸史之中,最令人神往的便是尧舜禹三帝禅让,他们不眷恋权力,为天下万民着想,相互退让帝位,这才有了渡过了席卷九州的洪灾,以及诸夏之后的团结。
不料荀绰此时斩钉截铁地道:“这些都是假的!”
假的?刘羡一怔,又听荀绰继续道:“竹书中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里面说得很清楚,尧舜的禅让,其实和现在没什么差别,舜帝不过是和宣皇帝和魏武帝一样,发动了一场政变,囚禁了尧帝,逼他禅位给自己而已!”
见刘羡哑然,荀绰非常得意,又跟着对其余人说:“你们知道伊尹流放太甲吧。”
这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伊尹是商朝帝师,辅佐商汤建立了商朝。而在商汤去世后,伊尹又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三代商王,可谓四朝元老,第一贤相。
按照史记记载,商王太甲继位后,不遵守祖训,任性妄为,不把伊尹放在眼里。伊尹便把太甲关在桐宫,耳提面命教导了太甲三年,直到太甲改过自新,伊尹就把他接回来,继续做商王。也算是帝相之间的一则美谈。
而此时荀绰道:“那也是假的!”
“竹书中说:‘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
“什么贤相良师,伊尹不过是一个篡位自立,最后又为王所杀的小人罢了!”
荀绰越说越高兴,接着又跟着说了些周朝时“共和行政”、“二王并立”的真相,无怪乎与前面的故事相同,就是把古时的种种贤政美谈,都说成是古人的权术争斗、蝇营狗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