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事论事的话,骂人并不等于侮辱人。”
刘季听到曹参帮助自己说话,那是打心底里感激。
儒家弟子面面相觑,一个个说不出话来。
只是儒生的认真,也让在场之人哭笑不得。一些年纪轻轻的弟子,脑袋凑在一起,硬是在分析刘季和曹参的论据和结论。
若非儒家老实的可怕,恐怕在场之人都要站起来指责刘季了。
事实上,曹参不是帮刘季,是在给秦国找回颜面。
如果今天真的让刘季这么一直疯下去,天下怕是将要有更多的人指责秦国是没有音乐的国家了。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但是刘季不同,他看到儒家弟子都低下了头,当感到自己在气势上压过其他人后,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为狂傲。
诸子百家集会,本来就是各路英雄前来,各显神通的时候。
有了季布这样的英杰诞生,孔鲋为孔子挽尊,叔孙通借机彰显自己的勇敢,刘季怎么可能坐得住呢。
他希望通过这一战,体现自己的价值。
刘季说着,不知道在哪里掏出来一壶酒,自己给自己满上,先喝了起来。
他对诸子百家这些士人,没一个看的上的。
因为在刘季的心目中,天下能够给庶民做主,给庶民真正利益的人,才是值得人敬佩的。
比如恒阳君。
其他儒生真的在认真地辨证分析骂人到底是不是侮辱人的时候。
叔孙通认为今日刘季已经公然出丑,这正是他表现的机会。
所以即便在孔鲋让他后撤的时候,他却拒绝了老师。
“逞一时之气,固然算不得英雄。可是身为弟子,岂能看到老师受辱呢?”
在历史上,孔鲋早年就不愿意出仕秦国,就推荐了自己的弟子叔孙通前去出仕秦国。
后来秦始皇要焚书坑儒,陈余为孔鲋提供了情报告诉他说:“秦将灭先王之藉,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哉!”
孔鲋回答说:“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唯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
随后孔鲋将家里的《论语、《尚书、《孝经等书,藏于旧宅的墙壁中,之后隐居嵩山,教弟子百余人。
陈胜领导农民起义,孔鲋却站出来从军反秦,为博士、太师,留在身边,以备咨询。可见孔鲋本来就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他也不是愚蠢的忠孝之人。
只是可惜由于陈胜不能听取规谏,以致起义形势直转而下,导致最终失败,最后在与秦将章邯的战斗中战死,卒年五十七岁。
但是,孔鲋到死也没有将其藏书取出。
《论语、《尚书、《孝经、《逸礼等书,在秦朝末皆失传了。到了汉景帝时,破孔宅旧壁,终于见到了当初孔鲋所藏之书,皆为古文,被称为“壁经”或“古文经”。
但是在孔鲋的书被重新发现之后,已经有些晚了。别忘了张苍在世时参与的著名的古今文学派之争。那次事件对中国经典研究造就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若是当时孔鲋的文章出现,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事了。
只是还好张苍据理力争,保住了古文经学,否则后人怕是看不到半本真书。因为战争,经典开始失传!随后出现了大量的伪书、伪作,更有不少伪儒做出伪释!
多少无辜的人因为看到了伪作,而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圣贤感到怀疑,又有多少人因为诸多的著作版本一时间彻底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感到迷惘。
无数人在看到圣贤署名的书籍后,发现明明书上的东西写的是错的,他们就开始相信,其实圣贤、古人都是骗人的。
可以说,孔鲋本来作为孔子后人,古文经学传人,真书收藏者,他若是能够做到在乱世中苟安,将真书和真正的经学释义传下去,历史怕是要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