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七十七章 京中无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京中无将(4 / 5)

名士兵视禁令,闲着没事儿就对空射箭玩儿。当然遭到辛康宗严厉呵斥,施以军法。这名士兵心中不服,于是就想报复他,造谣说辛康宗是童贯的亲戚。不许士兵射金兵,想让金兵攻上城来,是个内奸,可这话让人们听了将信将疑。

巧不成书,正在这个时候,东城墙头开始换旗,取下从前大旗,全换成了青色新旗。这下这个军士更是胡言乱语煽风道,辛永宗易帜就是为了做女真人内应,接应金人登城,那时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城百姓都得被杀。

谣言经众口风传,纷纷道辛永宗反叛,现在连旗帜也更换了,于是在一些人煽动之下,数千人聚于宣德门,抬了登闻鼓到东华门乱敲,开封府官吏也压不住。可登闻鼓一响,惊动了官家。赵桓派人查问,回报说外面又有群众集聚闹事,他一听,顿时怒不可遏。

上次太学生与市民闹事才过去没有多久,就又生这种事情,而且说什么辛永宗造反,更是稽之谈。此风不可长,要是“要挟君父”成了习惯,那还得了。于是命令宫中卫士从大内中从上往下乱箭齐,宫外聚集的民众见上面射来乱箭,只得抱头鼠蹿而且。

等到散而复聚之后,这些人更是气愤难平,官家咱们惹不起,那去找辛永宗那厮算账,于是众民鼓臊而去,直扑外城,上了城墙。辛永宗正在巡城,忽然见城中百姓蜂拥而至,只道是百姓前来助战,根本没想到这些人是找他来算账的。那帮人到了近前,话不投机半句多,一拥而上为国除‘奸’。

毫防备的辛兴宗立刻中招,左右亲信上前救护,也被打死了十多个人,可怜这些久经战阵的将士还不知道为了什么就被打死了,还顶上了汉奸的帽子。骚乱直到傍晚才平息下来,事之后赵桓只是下诏把城中助防的百姓一律撤下城墙,免得再有类似的事件生了事…

其实辛永宗死的实在是冤枉,易帜这事情事出有因,也是赵桓一手导演的。由于今年的冬天冷的有些不同以往,女真人还没有越过黄河时候,就有臣民奏请,可借立春来召和气,以厌女真之兵锋。赵桓一听准奏,于是先请了迎春土牛入城,而且下旨令城中尽易旗帜为青色,以应木德。

原来宋是应火德的,本是火克金的,可宋字中有木,金也是克木的,等迎春土牛迎入城中后,众人视之,宛然有洞痕于其间。这个时候本来就够衰的,却又出凶兆,而时人又都信这个,赵桓脸色自然不大好看,只能怪罪于天了。

本来军纪就得令出禁止,军令如山,有敢不遵者,杀赦,以严明军纪国法。可大将被杀,赵桓君臣也是既不敢禁止,也不能根究穷治,最后竟是不了了之,未免让众军寒心。

更严重的问题是汴京城中的禁军经历了这些年的用兵之后,或死或伤或逃亡,或出戌其它地方。此时的京师中只有七万兵士,这个时候又把助防的百姓撤下城墙,顿时显得捉襟见肘,人手缺乏…

大过年的金军却不歇,赵桓也就不能歇,亲自巡城,犒劳守城将士,可随他巡城的宰相唐恪因为一贯主张议和,致使金军几乎毫阻挡的到了城下,大家不敢把皇上怎么样,他这个执行者只能做了替罪羊,遭到百姓围攻。唐恪策马逃去,回家后闭门不出,学了当日的李邦彦上章自请罢职,随后又遭御史劾,两天后唐恪罢相,何栗任右相,吕好问任兵部尚书。

但唐恪的被罢并没能使民心安定,反而激起了大家‘反抗’之心,大过年的统领官王健又遭刚召募的民兵殴打,十几个使臣被杀,原因是这些民兵怀疑他们是奸细。殿帅王宗濋率兵压,斩数十人后才将局势控制住。

此时又有一个名叫司文政的教坊乐人,大概是被金兵的攻势吓破了胆,他伏阙上书,力陈不可再战,否则金兵一旦攻破东京,恐怕俯称臣就来不及了,建议赵桓赶快投降。宰相何栗大怒,取了圣旨,将司文政那颗有毛病的脑袋砍了下来。

赵桓罢免了唐恪,又任命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