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她遣退了众人,独自坐在窗前。此时的她已卸下华丽的凤冠,只插着一根简单的玉簪,几缕青丝垂落在白皙的颈边。她身着一件月白色的绫罗长裙,裙角绣着淡粉色的梅花,衬得她越发清冷。她微微蹙着眉,心中思索着朝堂之事虽暂告一段落,但要彻底整顿朝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娘娘,您今日在朝堂上真是威风凛凛,那些奸臣看到您都不敢造次了。”宫女小荷端着茶走进来,满脸崇敬地说道。杨旸轻轻摇了摇头:“这只是开始,颜国的隐患远不止于此。”她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没过几日,又有消息传来,说是边疆的敌军似有异动,有增兵的迹象。杨旸听闻后,立刻前往御书房面见景泰。她未施粉黛,仅着一身素净的天青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同色的丝带,匆匆赶来。见到景泰,她直入主题:“陛下,边疆之事刻不容缓,需得早做筹谋。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增派援军,同时确保粮草供应无误。”景泰看着杨旸一脸的凝重,问道:“旸后可有良策?”杨旸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可派朝中年轻有为的将领前去,如镇国将军之子萧凛,他自幼熟读兵书,武艺高强,且颇具谋略。再令工部加紧打造兵器,户部筹备粮草,各部门各司其职,方能应对危机。”景泰微微点头:“旸后考虑周全,朕这就安排下去。”杨旸看着景泰,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颜国能顺利度过此次难关,她深知自己虽身处后宫,但颜国的命运与她息息相关,她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在这宫廷与朝局的重重波澜中守护住这片土地。
杨旸主动请缨,要去监军。景泰望着她,眼中满是惊讶与犹豫:“旸后,战场凶险,你乃后宫之主,怎能亲赴前线?”杨旸一袭劲装打扮,黑色的锦缎紧身衣贴合着她纤细却有力的身躯,外披一件红色的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朵盛开在战火边缘的红莲。她将头发束成高马尾,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更显英姿飒爽。她目光坚定地直视景泰:“陛下,正因臣妾是皇后,才更要为颜国表率。况且臣妾略通兵法,定不会拖后腿,只愿能助将士们一臂之力,保家卫国。”景泰被她的决心所打动,最终应允。
出征那日,杨旸骑着一匹白色骏马,马背上的她身姿挺拔。她手持长鞭,腰佩宝剑,宝剑的剑鞘上镶嵌着华丽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来到军营,士兵们皆对这位皇后监军投来好奇与敬畏的目光。杨旸面不改色,大声道:“众将士,本宫虽为女子,但与你们一样,心系颜国。如今外敌当前,我们唯有齐心协力,方能取胜。本宫定会与你们同甘共苦,若有违反军规者,不论是谁,绝不轻饶!”士兵们闻言,高呼:“愿听娘娘号令!”
在军营中,杨旸时常与将领们商讨军情。她认真倾听将领们的见解,时而微微点头,时而提出犀利的问题。一次,一位将领对她的战略部署提出质疑,杨旸并未生气,而是冷静地解释:“将军,此计看似冒险,但实则出其不意。敌军如今以为我们会按常理出牌,我们若反其道而行之,定能打乱他们的部署。”她眼神专注,神色从容,那股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与威严让将领们渐渐信服。
夜晚,杨旸独自在营帐内,借着烛光查看地图。她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着敌军的下一步行动。她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不仅关乎颜国的安危,也关乎自己在宫中宫外的威望与地位。但她毫不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战胜敌军,荣耀归国。
随着战事的推进,杨旸发现敌军的粮草运输路线颇为隐秘,若能截断,必能使敌军陷入困境。于是,她乔装成一名普通士兵,身着粗布麻衣,脸上故意抹了些尘土,只露出一双明亮而锐利的眼睛。她混在一支侦察小队中,悄悄潜入敌军营地附近。
同行的将领有些担忧地对她说:“娘娘,此行危险重重,您千金之躯,实在不宜如此涉险。”杨旸压低声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