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洵乃是一位真正的君子,所以德庆皇帝并没有怀疑杨洵的说法,只是认为杨洵的想法过于天真。
于是,德庆皇帝摇头失笑,道:“想要让赵俊臣在乎朝廷法纪?朕一时间也是想不清楚,杨大儒你的这般想法,究竟是高看了赵俊臣、还是看轻了赵俊臣……”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也就再次转移了话题,并没有询问杨洵对于赵俊臣的看法。
在德庆皇帝看来,结论很明显——在赵俊臣的观念之中,必然是没有朝廷法纪的位置。
接下来,德庆皇帝又与杨洵谈了一些闲话,还赐给了杨洵几件宫中珍品,然后就让杨洵离开了。
等到杨洵离开御书房之后,德庆皇帝终于把目光转向了七皇子朱和坚。
见到朱和坚此时已经恢复了冷静与耐心,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等待而焦急,德庆皇帝满意点头。
然后,德庆皇帝从手边挑出了几份奏疏,让大太监张德转交给朱和坚查看,并且缓缓说道:“这几份奏疏,都是最近湖广那边传来的消息……太子他在湖广境内闹出了好大一场动静,就连襄阳王世子都被他给抓了!
说实话,朕并不喜欢太子的这般做法,太莽撞、太胡来了,可谓是后患无穷!但也是成效不菲,让他掌握了大量的藩宗罪证……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与藩宗的这场冲突,也算是赢下来了!
这样一来,朕与百官就算再不喜欢他的莽撞与独断,也无法借口藩宗的事情废黜于他,许多人或许还会认为他敢作为、有担当!与此同时,你在朝野各方的心中形象,则是变成了没担当、无作为……以你来看,这般情况下,百官们的态度将会如何?”
朱和坚心中已是有了答案,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道:“这般情况下,百官们必然会更加倾向于儿臣、也会愈发疏远于太子三哥!
毕竟,百官们都不喜欢圣心独断的皇帝,他们只希望皇帝放手放权,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事。”
德庆皇帝再次点头表示赞许,缓缓道:“正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人心!……你能看明白这一点,但太子他总是看不清这一点,完全不懂得进退与取舍,所以朕才会下定决心、行废立之事。”
顿了顿后,德庆皇帝又说道:“不过,正所谓过犹不及,你的形象若是过于软弱,也同样不好,只会让臣子们忘记尊卑、得意忘形,皆是以直谏犯上为荣!
朕作为你的父亲,自然是明白你胸中自有沟壑,也一向是极有主见,但若是世人皆是认定你就是一个性格软弱之辈,让百官们一个个皆是魏征附体,那你从今往后也就很难态度强硬了!
哈!唐朝门阀林立、皇权不盛,再加上李世民得位不正,所以才会闹出‘唐太宗畏魏征’的故事,百官们总是乐于谈论唐太宗的垂拱而治,希望所有皇帝都能效仿唐太宗,却不知在朕的眼里,唐太宗的这般表现就是一个笑话!朕也不认为唐太宗当年就是心甘情愿的高居深拱、从谏如流!”
对唐太宗李世民进行了一番讥讽之后,德庆皇帝表情变得阴沉,又说道:“朕想了一下,近段时间以来,与你有关的那些舆情、以及朝廷邸报的别有用心,十有八九就是周尚景那个老家伙的暗中搞鬼,朕与他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太熟悉他的这些手段了!
接下来,朕将会立刻召见周尚景,严厉警告于他,也会安排厂卫紧盯此事,相信民间舆情很快就会有所缓解,朝廷邸报也不敢继续兴风作浪……
不过,终究是后知后觉、耽误了时机,周尚景为你塑造的形象,如今已是逐渐深入人心,所以你今后若是想要坐稳位置,就必须要做些事情,设法扭转世人印象!”
朱和坚小心翼翼的问道:“父皇您是说……”
德庆皇帝一向是善于趋利避害、占尽好处。
这些年来,若是遇到好事,德庆皇帝就一定会把功劳尽数揽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