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霜轻咳一声,“你上手吧,我在边上跟着看就行。”
吴夺也没再让,上手看了起来。
胎釉结合处看着确实问题不大,底款的刻工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问题,确实也就是在釉色上勉强有点儿。
实际上,历史上明清两朝烧制黄釉瓷器,釉色的变化和区分,并不是很大,最起码不如红、蓝、青釉那么明显。
但差别总是有的,而且华夏古代的文人墨客又喜欢“命名”,所以,出现了很多的黄釉“名称”。
比如鸡油黄、鱼子黄、鳝鱼黄、蜜蜡黄、鹅黄、蛋黄······多达数十种。
这个颜色的深浅和变化,有很多主观上的东西,分出那么多种,对某一种来说,很容易出现莫衷一是的效果。
不过,简单地区分,那还是可以的。
这件黄釉仿犀角杯的釉色,它肯定不是那种明亮的鸡油黄,也不是偏深的鳝鱼黄,它属于淡黄。
清代康熙以后,淡黄是最流行的黄釉的釉色。
也被称之为蛋黄。
蛋黄也有深浅区别,叫法很形象,深一些的叫熟蛋黄,浅一些叫生蛋黄。最浅的,有人称之为柠檬黄。
宁元祺说和倭国春拍上的嘉庆黄釉不一样,并不像“熟蛋黄”、“生蛋黄”、“柠檬黄”区别那么容易,因为两者都应该属于“生蛋黄”。
吴夺仔细审视,还真发现了一点儿东西;罗宇泽拿来的这件,淡黄釉色之中,微微能看出粉感。
这东西不真。
这是吴夺的感觉。
但感觉不能成为鉴定依据。
吴夺的“发挥”也就能到这一步了,接着便只能靠“听”进一步确证。
吴夺听完之后,轻轻将这件黄釉仿犀角杯放下,又看了看宁霜。
宁霜笑了笑,“我看不懂。”
“啊?”罗宇泽立即说道,“别这么谦虚啊!”
“或者说,我找不出问题来。”宁霜补了一句,“还是问你的吴大师吧!”
“吴大师?给个痛快话吧!”罗宇泽也不磨叽,直接问吴夺。
吴夺点点头,“不真。”
罗宇泽:“······”
宁元祺看向吴夺,“小吴,这么肯定?”
“是啊,让你给个痛快话,可你也太痛快了。”罗宇泽这才接了话。
宁霜莞尔一笑。
宁雪却开了口,“泽少,这下滑铁卢了吧?我姐f······咳咳,吴大哥的眼力,你不是最服的么?”
“小雪。”宁元祺轻喝一声,接着便道,“小吴,既然在家里,那就说说吧。”
“好。”吴夺便就详细说了说:
“宁叔叔您说得很对,这件釉色有问题,不应该是嘉庆官窑的黄釉。
这其中的关键,是因为这件仿犀角杯,着色剂是锑,而不是铁。
嘉庆官窑,黄釉的着色剂是铁,氧化铁生成的铁黄······”
罗宇泽忍不住打断,“不是吧?用什么着色剂你也能看出来?这也太神了!”
“你让我说完啊,我这不是先说依据的重点嘛!具体分辨过程,接下来就要说的。”
“我去,这要是有秘诀,那我也不亏!我给你说,这东西是年前得来的,结果你回老家了······”
罗宇泽话说一半,发现所有人都静静看着他,不由戛然而止,嘿嘿笑道,“吴大师你继续。”
吴夺继续说道:
“锑黄,最初是康熙朝从西洋引进的釉料;康熙朝的时候并没有用来制造黄釉器,而是用在珐琅彩上作为黄料使用。雍正朝的时候呢,研究成功了国产锑黄,开始用以制造黄釉瓷器。
锑黄釉颜色淡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粉质感。
但是呢,当时的技术条件也不是非常成熟,烧制难度大,烧成数量有限,乾隆朝之后,锑黄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