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宁县只是一处缩影。
札县、榆县、西河郡……清虚道人一行所至之处,逃难的流民等来了一场又一场义诊。
作为献策者、也是幕后推动者的越殊虽不曾与他们同行,看见光幕中不断上涨的功德值,便能推断出此行应是顺风顺水。
至少,不少本该死在病痛中的人活了下来。
这个结果离不开州牧常玉山的统筹,离不开每一个为此忙碌的官吏与大夫,离不开奔走在外的清虚道人与常以信一行人……更离不开作为“发起人”的越殊。
此番之所以顺利说服众多医馆、药铺联合义诊,固然有州牧府的威慑与部分大夫医德高尚的缘故,更是因为越殊拿出的报酬委实诱人,但凡医者很难不动心。
——那是闻所未闻的医学知识与方向。哪怕所谓的药方残缺不全、思路未必可行,听在一众医者耳中,却是“如雷贯耳”。
——宛如“一叶障目”之人,眼前突现光明。新世界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故而越殊只是给出一个“引子”,便如同鱼饵一般牢牢吸引了众多医者。从前在百姓眼中有着“黑心”之称的某些药铺、医馆,都被越殊钓成了菩萨庙;一个个只认衣衫不认人的大夫更是化身大慈大悲的“活菩萨”。
事后,他们如愿获得了回报。
越殊不曾虚言诓骗他们。行医愈久钻研愈深之人愈能体会他所分享的知识的分量。
某些在时人眼中无药可救的绝症,照越殊提出的思路来看,竟然隐隐有解救之法!
一时间,一帮须发花白的老大夫捧着由清虚道人代为转交的知识手册如获至宝,其中隐约超越时代的理念令他们惊为天人。
令他们深受震撼的,不仅是手册中的内容,更是将这一切无私分享的少年人。试问换作他们,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慷慨?
足以传之子孙、令后代无忧的宝贵医书,只为一群无关紧要的难民,竟公之于众!
毫无疑问,在大部分人看来,即便越殊天资再高,以他的年龄也不可能在医学一道有如此浑厚的积累,提出种种看似不可思议却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最大的解释便是他不知如何得来前人的秘传医书。正因如此,即便其恩师也无权阻止他外传。
大受震撼之余,稍稍代入清虚道人的视角,他们只觉心疼:有了好东西不上交师父而是免费大甩卖,这是什么败家子啊!
不,从清虚道人为徒弟的建议不惜四处奔走,说服众多医馆、药铺,又在事后美滋滋替徒弟转交报酬,丝毫不像是不甘不愿的样子看来,此事他显然也是乐见其成。
得出这个结论的人陷入沉默。
莫非这就是一脉相承的冤大头?
此番联合义诊的结果,越殊十分满意。至于旁人的想法,他并不知晓,也不在乎。
高度不同决定了眼界的不同。
固然,州牧府一声令下,大部分医馆、药铺都不敢反抗,可效率与用心程度却难保证。
用一份可复制的知识换来众多医者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救助难民,何乐而不为?
毕竟知识不会因分享而消失,恰恰相反,分享的人越多,越有利于集众之智。任何一条道路,都绝非闭门造车所能成就。
医学之道亦是如此。
纵然没有这一场义诊,越殊将来也会主动将前世所知的医学知识公诸天下。哪怕他所知浅薄,至少能予人以新的思考方向。
如此想来,他岂不是等于用未来注定会公之于众的医理药理白嫖了众多医者的劳动力?
义诊的顺利进行是一份快乐,白嫖又是另一份快乐,双倍的快乐令越殊嘴角上扬。
“咳咳!长生你注意一点。”一旁传来常以周的声音,“葬礼上要庄重,庄重!”
“……我只是想起了开心的事。”越殊默默将上扬的嘴角压下去,神色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