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自曝穿越后,一年平辽> 第三百六十章 潼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章 潼关(1 / 2)

据估,刘狼窝盐场进入正轨之后,应该能达到3万斤。

陆延并没有打算从中获取什么好处,而是将其交给崇祯,以换取辽东建设军屯盐场的条件。

崇祯看到那洁白如雪的细盐自然是大喜过望,满口答应下来。

这军屯盐场已经算是祖制,永乐年间,辽东盐场不设官,军余煎办,召商易粟以给军。辽东都司各卫所均设盐场百户所,管辖煎盐军专门从事煮盐的军余,驻军海边盐场,专职煎盐,然后招徕商人运粮饷给辽东,由地方衙门发给盐引,凭单取盐,每引四百斤。

早期,辽东凭开中制,粮食便足以自足。甚至出现粮食盈仓发霉的现象。

但到了成化年间,开中制衰落。当时,辽东需岁粮九十六万石,但户部所拨粮饷,所买之计五十三万两,尚缺四十万石,户部一再招商中纳,结果应者寥寥,只好以盐卖银。

之后,辽东军户大量逃亡,屯盐逐渐荒废,到了嘉靖之时,辽东二十五卫计有煎盐军一千一百七十四人。

而自建奴入寇辽东,辽南的田地和军屯盐场全部荒废。

崇祯正愁辽东军费开支巨大,若是辽东能晒盐自给自足,那可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个法子好!”崇祯捻着雪白的盐,哈哈大笑。

“这些盐可比大清河盐还好,不若放到皇店售卖,以换取银钱军饷!”

“继之,你说宣传说是皇家用的盐,能不能卖上高价!”崇祯突然说道。

陆延没想到皇帝竟然还懂得广告之道。

“陛下,皇家用的自然是好东西,而且此盐晶莹如雪,味道甘纯,要胜过市面上的白盐和青盐,会受到王公巨贾青睐。”陆延说道。

“不过,等到辽东盐全面铺开,这盐价还是应该落回到平价才是,若是老百姓都吃不起辽东盐,岂不是违背了本意。”

“你说得有道理。”崇祯道。

“不过,到时候可以生产两种盐,一种过滤得更干净洁白一些,就叫雪盐。”

“另外一种就不用那么讲究了,那种就可以便宜卖给百姓。”

陆延一愣,拱手道:“陛下英明。”

崇祯颇为自得地摸着短须,但又叹了口气:“夫灶之所自业者盐尔。今尽征以折色,称贷倍息,十室九空,往往穷迫逃徙,无以为生。”

现在施行的是盐课折银政策,“纳折色于运司,以给商人”。

这有两个好处,有效地解决了灶丁因盐斤消融而饱受赔纳之苦。又顺应了商人乐意开中交通便利地区盐场的意愿,从而起到恤灶和裕商的效果。

但这又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盐户需要卖出盐换银子来缴纳盐课,而在此之中,一些无良盐商往往会蓄意压低盐价。

此外,各场灶滩草场为豪强所侵,或转相买易。一些底层的灶户失去生产资料,无法保证生产,只能被迫逃亡。

原本这条政策是为了解决长芦部分盐场盐斤堆积场坨的困局,但如今却是造成“有场无灶”的局面,许多盐场因为没有灶户而荒废。

于是在隆庆年间,长芦盐场进行了裁并,由明初的24个减至20个。

张家正是借着这个机会掌控了大部分的长芦盐场。

而浙江、两淮盐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是,朝廷对于盐场的把控大为减少,这导致的是从盐业上面收上来的税赋锐减,而大头却是被盐商吃掉了。

而陆延准备要做的是,用辽东出产的,品质更好的盐来冲击如今的盐业市场,改变这种格局。

接下来几日,陆延都忙于盐场的事务。

只要等刘狼窝盐场,哦不,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