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田氏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十年前,魏击(魏武侯)、田和等人相会与浊泽,席间,田和请求魏击为他争取一个齐侯的爵位,以便顺理成章的君临齐国。
自以为武功卓著的魏击,趁着酒劲,满口答应了,当然他也因此得到了不少好处。
有了魏国的撑腰,此时,大约其他诸侯也已经默认了田和掌控齐国的事实。
毕竟,周室先祖册封的齐伯已经有几代人形同傀儡。
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前,天子的王冠虽然已经黯淡了不少,但有着晋国、齐国等周室先祖册封的诸侯,天子还是可以勉强支撑住门面。
虽然霸主们夺走了属于天子的权力,但鲁、宋、卫等国还是时不时的来朝拜天子,这样也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晋齐楚秦争霸主,小国联合周天子求自保。
然而这个平衡被周安王的父亲,周威烈王的一次册封打破了。
公元前403年,受到了武力的威胁,周威烈王最终同意册封魏斯为魏侯、赵籍为赵侯、韩虔为韩侯。
从那时起,魏赵韩完成了“窃国者为诸侯”的转变,而周王室的近亲晋伯姬颀(晋孝公)却在迁徙中惶惶不可终日。
继位之后的周安王,又亲手终结掉了周天子的最后一根支柱——姜氏齐国。
周安王看到了田午,就能回想起那如同噩梦的一天。
他不敢拒绝魏击和田和的“请求”,那时的周安王在心里默默的感慨,父王啊,你为何给我留下这有名无实的天子呢?他第一次明白了父王的处境。
或许在更早以前,周天子的王冠就已经开始褪色了,在平王之后,随着军事实力一落千丈,周天子更像是一面旗帜,而不是诸侯们的共主。
诸侯们之所以需要这面旗帜,最主要的原因是,周围的蛮夷太强大了,他们需要一个领袖来团结大家共同对抗蛮夷。
然而,大家都是诸侯,谁来做这个领袖呢?
经过数十年的博弈,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霸主们成为那个实际的领袖,而周天子成为背后的旗帜。
平王之后的大约200多年里,周王室虽然仍然有不少的挑战,但这个平衡还算保持得不错。
周室的祖先们安于做这面旗帜,而不安分的霸主们也没有能够把周王室怎么样。
直到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在位的第二十一年。
这一年,魏国取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乐羊成功的攻占了中山国的全部国土!
在这之前,中原国家之间,存在许多蛮狄。
随着中原诸侯的逐渐强大,这些蛮狄被逐渐消灭或归附中原诸侯国。
但有一支白狄的后人,在晋燕之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建立了一个国家——中山国。
三家分晋之后,锐气当头的赵国竟然难以征服这个白狄留下的国家,于是向当时更加强大的魏国请求援助。
魏斯正在寻找新的扩张方向,赵国的请求正中下怀,魏斯以乐羊为将军,出兵攻打中山国。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山灭国。
曾经的蛮夷要么被消灭,要么融入了中原,连楚国都接受了中原文化,整个中原大地,已经找不出几个中原国家共同的敌人了。
既然共同的敌人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周天子这面战斗用的旗帜,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而魏国的君主魏斯,竟然不遵礼而重法。
魏斯最终决定任用那些优秀的“士”来作为国家的卿相、各部门的主管官员,甚至军队的将帅。
而且还对国府做了更为明确的划分,而不像周或其他诸侯那样,把土地分给那些国君的小宗们,让他们和他们的子侄世代成为国家的卿相。
不仅如此,他还决定将地里的奴隶和野人解放出来,组成一支军队。
为了保证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他们不再将土地分封给卿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