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结道,“他志大才疏,上位后就开始急于削除自己的皇叔们。别人稍微忽悠两句,他就想上天。即使皇室内部没有人谋反,大明王朝在他的统治下也难免二世而亡的命运。”
人们纷纷列举着建文帝朱允炆的三大愚蠢之举:首先,他试图恢复周朝的井田制和周礼,这种盲目复古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他废除了朱元璋设立的科举南北榜制度,并停办了北方官学,这导致了北方学子和地方乡绅的离心离德;最后,他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急于削藩,连削五位藩王,更是逼死了湘王朱柏。这些举措无疑加速了明朝的衰亡过程。
湘王自焚后,朱允炆还给了他一个恶谥“戾”,这一举动更是引起了朝野的广泛非议。
面对这些争议和批评,朱允炆深感痛心。他原本以为自己是遵循儒家思想,以仁政治国,却没想到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忍不住涨红了脸,嚯地一下站起了身,指着天幕上不断涌现的口诛笔伐之语,大声喊道:“污蔑!”
朱允炆,这位大明朝的建文帝,此刻面色惨白,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愤怒与不解。他猛地站起身来,紧握双拳,声音颤抖地反驳着天幕上的指责。
“湘王自小与朕一同长大,情同手足。朕即使要削藩,也定会好生待他,怎会逼他自焚!后世之人,怎能如此非议朕啊!”朱允炆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悲愤,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指责。
电流般的寒意仿佛从脚底升起,直窜心间,朱允炆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他环顾四周,试图寻找一丝慰藉,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方孝孺身上。
方孝孺,这位大明朝的忠臣,此刻也被天幕上的那句话惊得头脑一片空白。“用十族人命换自己的清名”,这简短的几个字如同重锤一般击打着他的心灵。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被诛十族,上百条无辜的人命将因他而丧生。
朱允炆眼泪汪汪地看向方孝孺,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一丝认同和安慰。然而,方孝孺此刻却沉浸在自己的恐惧和震惊之中,久久未能回神。
过了许久,方孝孺才缓过神来,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情绪。他看向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和决绝。
“恢复周礼,天下大同,有何错?”方孝孺的声音铿锵有力,他试图为朱允炆辩护,为他的理想正名。“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不懂我儒家大义!”
朱允炆听到方孝孺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对!朕就是要恢复周礼,让天下大同!”朱允炆的声音充满了决心和信念。
“那朱棣,乱臣贼子,当诛!”
然而,方孝孺却在这时叹息了一声,他深知朱允炆的理想虽然伟大,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微微摇头,沉声道:“陛下,后世惯以成功论英雄。只是那朱棣成功上位,后人才否定我们。但历史是复杂的,我们的理想并非完全错误。”
朱允炆默然,他知道方孝孺的话虽然有些刺耳,但却是事实。他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
这位年轻的皇帝,刚刚登基不久,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现自己的手腕和决心。他坚信“先下手为强”,不愿给任何潜在的威胁留下反应的机会。
“四叔开创永乐盛世,而朕却被后人骂愚蠢。”朱允炆在内心深深地叹息,他不甘于这样的评价,更不愿看到大明朝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派遣曹国公李景隆带兵五十万,诛杀反贼朱棣。
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坐镇朝廷,原本刚刚平复了失去至亲的悲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