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它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是朱温遭遇了出道以来最严重的惨败,“自古丧师之甚,无如此也”。
其次是确立了杨行密的地区霸主地位,“由是行密据有江、淮之间”。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清口之战”也同样奠定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五代之首的后梁,直至五代之末的后周,中央政权几乎无力向江淮地区渗透,而江淮地区也因此酝酿出了两个实力相对较强的大国:南吴(南唐)、吴越国。
汴军溃军经颍州北逃,颍州刺史王敬荛为溃军供应粮食,并在大道上聚集柴薪,大火焚之,以阻断淮南追兵,为汴州保全了不少有生力量,立了大功。
王敬荛本非朱温旧部,属于汴州势力的边缘人物。他是颍州本地人,黄巢之乱时为颍州军官,率部抵抗草贼侵袭,从黄巢至秦宗权,王敬荛威武不能屈,一直拒绝向草贼低头。据记载,王敬荛魁梧英勇,所用枪矢全为纯铁锻造,枪重三十余斤,摧锋突阵,贼军无人敢挡,在黄巢、秦宗权时期,颍州在王敬荛的保护下得以保全,成为远近闻名的避风港。
而每当朱温过境,王敬荛又总是竭力供应,特别是这次“清口之战”,王敬荛再立大功,于是被朱温表奏为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后来又调入中央,先后出任右龙武统军、左卫上将军。最后得以善终。
在“清口之战”中为杨行密出谋划策、制定水攻战术的,是河东援将李承嗣,而在战场上出力最多的,是朱瑾。
跟随朱瑾败逃而来的河东援将史俨、李承嗣,都得到了杨行密的厚待,别墅美女、金银珠宝,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地丰厚赏赐。二人都心甘情愿为杨行密效死力,虽然李克用写信请求杨行密将二人送回,杨行密也已经答应,但二人都没有再回到河东,一直在淮南效力,最终也都死在了淮南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