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969年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的人物命运:
1,王彦超
据说,王彦超的出身很悠久、很提神——“巢党”或者说“草党”,他的父亲王重霸原是黄巢部将,在浙东战场被高骈手下悍将张璘击败,随即归降。
王彦超年仅12岁就傍上了太子爷——李继岌,跟随李继岌参与了伐蜀战争,一举灭掉前蜀。可就在他们凯旋的时候,发生了“兴教门事变”,庄宗遇弑,明宗李嗣源即位,随后李继岌被逼自杀。于是,“太子党”死走逃亡,各奔前程。
这里有个小小的争议,权威史书对“王重霸”没有系统性的梳理,只有零散的只言片语的记载,而且其中还有个小小的疑似笔误的出现,例如《旧五代史·王珙传》中记载说“珙……代伯父重霸为陕州节度使”,前文“河中遗产案”中,王重荣死后,其兄王重盈之子王珙、王瑶与其养子(也是其兄王重简之子)王珂争夺河中,后来王珙、王瑶勾结关西集团,王珂则求援于李克用,将家族遗产争夺案发展成关西集团与河东集团的较量。在这个记载中“重霸”显然是“重盈”的笔误。
而高骈收服王重霸的时间是大唐广明元年(880),高骈一口气将黄巢势力压缩到两广、江西一带,本书开头已有详述。在那时,王重霸就已经是草军中的高级将领了,“贼帅”。按照《宋史》的记载,王重霸死于大宋乾德三年(965),距离他老人家降唐已经过去了整整85年,就算他15岁降唐,那死的时候也足有百岁高龄,而且一个15岁的少年就能在草军中成为统领数万人的“贼帅”,也似乎不太可能。
另据《资治通鉴》和《新五代史》记载,韩令坤的父亲韩伦,因触犯法律而被世宗柴荣判处死刑,韩令坤泣请世宗,总算保住一命,后来经特赦还居洛阳,然后这位韩伦老同志就与几位老头厮混终日,在洛阳横行霸道、仗势欺人,被洛阳百姓合称为“十阿父”。
“阿父”在当时的意思是干爹、老爹,翻译过来,就是“十位惹不起的你大爷”,这些大爷是韩令坤之父韩伦、柴荣之父柴守礼、宰相王溥之父、大将王晏之父、大将王彦超之父王重霸……
这帮老头不务正业,恃势恣横。那是后周柴荣时期的事了,距离880年也有七十多年了,也就是说,王重霸老爷子那时候至少90多岁了,都这把岁数了,还当老炮儿呢?
总之,我个人认为王彦超的父亲王重霸应该是与草军降将王重霸重名而已,并非同一人。
王彦超年纪轻轻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太子爷的嫡系勋贵险些成了嫡系跪族。李继岌自杀后,王彦超躲进了凤翔境内的重云山上,遁入一家寺庙避风头。
寺里的高僧观其良久,然后说你有富贵相,岂能久居于此?随后就送给他一些路费,打发他去谋取富贵。也许老僧真的是能掐会算,也有可能是不想招惹事端,毕竟这是一位卷入政治斗争的通缉犯。
王彦超从凤翔投奔到了陕州,当时坐镇陕州的正是石敬瑭,于是王彦超就成了石敬瑭的部下。石敬瑭与赵德钧、赵延寿争相卖国求援契丹时,王彦超负责护送桑维翰出使契丹,求援首功自然是桑维翰,王彦超也当然功不可没,所以在后晋时,王彦超就升为禁军高级将领——殿前散指挥都虞侯、领蒙州刺史。
后汉时,王彦超又跟随郭威讨伐河中李守贞,成为了郭威的亲信,“从周祖入汴”,两朝开国元勋。郭威骗杀了徐州刘赟后,就任命王彦超坐镇徐州。
柴荣即位后,加同平章事,先在“高平之战”中立功,又奉诏疏浚胡卢河、筑城李晏口,参与了“水长城”项目,又参与了“三征淮南”,所至皆立功。累功改京兆府尹、长安永兴军节度使,柴荣驾崩前改镇凤翔;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