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乡试也可以有第四场
钱谦益听了刘升的话犹豫了下,正准备再次赞成,便听李长文道:“陛下,这第二场的论,虽如钱尚书所说是对第一场考试的扩展;可对于朝廷来讲,却也有通过考题向士子表明治国思想的作用。
臣以为,陛下欲行改革之策,这第二场的论恰好可用于选拔认同陛下治国思想的人才,因此还是保留为好。”
刘升虽觉得李长文所言有一定道理,却并没有立即接纳,而是问:“这大明乡试的第三场考什么?”
钱谦益立即道:“回禀陛下,第三场考与经、史、时务相关的策论五道,主要看考生是否有治国安邦之才,或者说在治国方面的见解如何。”
刘升略微思考了下,道:“如此说来,三场考试中第二场的‘论’地位不低了?”
钱谦益犹豫了下,道:“应当说,第二场的论,是乡试的重中之重。”
刘升听了一叹,“那看来确实不宜直接去掉——不过,将论出题范围继续限定在孝经与儒家经典上却有些不妥,便改为从孝经、正史、及四书五经中出题,三位认为如何?”
等于是在出题范围中增加了正史,却限制了儒家经典的内容。
刘升对儒家学问和思想以及科举考试,只能算略知皮毛,所以在这方面并不盲目地做出决定,而是会多听取他人意见。
钱谦益实在摸不准刘升的脾气和想法,此时不敢乱说话了。
李长文沉吟了下,点头道:“读史可以明兴衰之道,读书人确实该多了解。不过,当今天下以贫寒士子居多,平日里难得见到史籍。
陛下若执意将正史加入论的出题范围,还需解决这一问题才行。”
刘升笑道:“这个好办——昔日书籍珍贵,只因造纸术、印刷术落后,再加上一些学阀及藏书家敝帚自珍。
朕会下旨着力提升造纸术、印刷术,让书籍价格继续降低,到贫寒士子、普通人家也可以买得起各种书籍的程度。
另外再下旨建大崋图书馆,让天下人进献藏书,可在图书馆馆史上留名记功,以此丰富图书馆藏书。
之后逐步在各省会、府治乃至县城建立图书馆分馆,可以极低价格供地方读书人借阅,便可解决百姓看书难的问题。”
图书馆?
这对李长文三人来讲虽然是个新名词,可实际上,历朝历代皆有类似图书馆的存在。
只不过,此前朝廷藏书所在并非对外公开,而是只允许拥有一定功名,甚至是必须是相关官员,才能进入其中查阅典籍。
如刘升这般要在天下各地建图书馆分馆,还准备低价借书给百姓的,却是头一回。
钱谦益再次抓住了奉承刘升的机会,当即道:“陛下以朝廷珍藏图书供天下人阅览,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宏大善举,天下贫寒士子及有心读书的普通百姓,必会传诵陛下之恩德!”
王铎也跟着道,“图书馆确实大大有益于文治。”
李长文则道:“陛下设图书馆的心意自然是好的,但待将来图书馆分馆设立到县城,会否成为朝廷一大财政负担?”
刘升微微一笑道:“地方图书馆分馆,可按书局、书铺的模式去经营,百姓即可在其中买书,也可租阅书籍。
朕相信,有更好的造纸术及印刷术托底,几十年内,大崋图书馆都不会成为朝廷的财政负担,甚至能实现盈利。”
李长文又道:“若是有人赖在图书馆看书,既不买书,也不租界,该如何处理?”
刘升明白,李长文并非故意跟他唱对台戏,而是在查缺补漏。
毕竟一个政策在未落实之前,找出其缺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