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科举改革从乡试开始
一个正经的朝廷,肯定不能单靠臣子等举荐人才,又或是刘升凭借记忆征召历史名人,肯定得有一个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更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未能落实之前,科举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人才选拔制度过渡必须要经过的一步。
这一日,刘升来到文华殿,在正殿召见了总参政李长文、礼部尚书兼参政钱谦益、礼部左侍郎王铎,商议确定大崋当下的人才选拔制度。
钱谦益本就要就此事建言,得知刘升要议此事,生怕建言之功跑了,当先起身开口,“陛下,秋闱就在八月,距离眼下只有大半个月的时间。
我大崋既要选拔人才,正该在八月开启各省乡试。如此即可选拔人才,又可施恩于天下士子,必可令人心大定!”
王铎在官场本就比较混,如今在礼部很多时候都以钱谦益马首是瞻,当即跟着道:“大崋建国,天下士子必然盼着陛下在今秋开启乡试,此举确能顺应人心。”
说了等于没说。
刘升遂看向李长文。
果然,李长文跟了刘升两三年,更明白他的心思,沉吟了下道:“陛下若想针对科举制度改革,今秋开启乡试确实是个机会。
但不可大改,否则恐怕会令天下士子生怨。最好是在不影响大明生员群体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动。”
钱谦益听到李长文这番话,再看刘升微笑着颔首,不禁暗拍大腿,心道:哎呀!原来陛下有意改革科举,而不只是重开科举,我这是押错题了啊!
至于说刘升想要对科举进行改革,他之前虽没想到,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自隋朝开科举取士以来,唐宋元明建立时,无不对旧有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就没有说完全继承前朝科举制度的(后世清朝应该是继承前朝科举制度最多的朝代了,所以说清在文治方面真没什么进步和贡献)。
所以,刘升要更改科举制度,是理所当然之事。
想明白这些,钱谦益愈加后悔。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他干脆更大胆些,看了李长文一眼道:“陛下,总参政之言臣不敢苟同,历代新朝无不更改前朝科举制度,以示本朝不同于前朝。
大崋既要替代大明,正应该更改科举制度——全改固然不可,但若改动太小,未免难以和大明科举区分开来。”
听到这话,李长文微微皱眉。
刘升则露出些许诧异之色。
他没想到,历史上有名的“水太凉,头皮痒”竟能说出这么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来。
可他仔细一想,发现钱谦益的话固然大胆、标新立异,实际却是为了迎合圣意。理智点想,还是按李长文所说,一步步的改革科举制度更稳妥。
他今年才三十岁,且身体强壮如牛,自觉至少能再活个三五十年,治理国家便没必要那么着急。
在他看来,治理国家该快得快,该稳就得稳。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显然稳妥点好,不至于因此产生没必要的社会动荡。
他于是道:“如此说来,今秋是必定要在各省开启乡试的。既要不同于大明乡试,首先可在考试时间上做出改变。大明乡试一般在哪几日?”
最后一句是问钱谦益的。
钱谦益作为曾经的大明科举探花郎,对大明科举制度自然一清二楚。
他恭声道,“回禀陛下,大明乡试一般有三场,分别定在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八月十五。”
刘升道:“今日已是七月十八,若按旧有时间确实有些赶了,不方便筹备。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