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李闲的兄嫂田氏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完全是一脸的迷茫。
一个小城妇女,却又怎么知晓郑玄的大名。
但像是任豫这种家族,对郑玄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
天下名儒,师门门生遍布天下,且不说远了,就是那中古清贵清河崔氏的崔琰便是郑玄的门徒。
别说他一个小小的无极县任氏,就是无极县甄氏见了郑玄,都要以礼相待。
别看郑玄如今没有官职,但像是郑玄这种人只要是想要出仕那就是一句话的问题,而且还是保证至上中枢的那种。
“任大人多礼了,老夫弟子李闲,因为一些琐事回到家中,没成想遇到了盗匪入门,这才迫不得已反抗,孰是孰非老夫相信大人能够明断。”
“而且此事关乎甚大,其中还有一些事由要和任大人通禀一下,若任大人不嫌弃寒舍简陋,便进入坐下一闻。”
任豫连忙点头说道:“理应如是理应如是,那就叨扰郑公了。”
“任大人请把。”郑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任豫点了点头随后回身嘱咐了一声属下,然后便随着郑玄还有李闲一同朝着书房而去。
站在院外的田氏看到一脸茫然的看着李闲离开,急切的想开口,但却不敢。
郑玄的书房内。
铜盆当中点燃着炭火,四周燃起的烛火将屋内点亮。
书架上摆放着一摞摞的竹简堆积。
一张简单的书案,几个稻草蒲团。
虽然看似简陋,但成百上千卷的竹简依然透着其间主人的不凡。
藏书在这个年代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底蕴。
而真正的经传典籍都掌握在真正的世家大族手中。
任氏不过是无极县的一个小士族而已,比起那些有经传典籍的士族差的不知道有多远。
北海郑氏起源春秋孔门七十二圣贤,虽至东汉没落,但家族底蕴也不是郑氏可以弥补。
而且这一代郑氏又出了一个大儒郑玄。
任豫跪坐在书案前,面对郑玄。
李闲则是跪坐在郑玄身后。
“任大人可听闻太平道?”入座之后,郑玄看着任豫问道。
任豫点了点头。
张角老家就在巨鹿,那里是太平道的大本营。
而中山国距离巨鹿并不远,这十几年,太平道兴起,张角以符水治病,太平道广而传播。
这冀州之地没有不知道太平道的。
各郡各城,皆有太平道的善男信女。
“今日老夫弟子所杀之人,便是太平道的逆贼。”
“安之,你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任大人说一下吧。”郑玄看了一眼身后的的李闲。
李闲点了点头冲着任豫拱手施礼之后说道:“任大人也知道在下和甄氏婚约一事吧。”
任豫点了点头:“略知。”
“此事还要从何甄氏的婚约说起”
李闲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阐述了一遍。
从田氏如何骗他回来,到大兄李长生如何将婚书给他,再到李永贵带着太平道的信徒上门都一一赘述了一遍。
任豫听到最后已是震惊不已。
“李兄所言可是真的?”任豫震惊的看看着李闲。
郑玄在一旁说道:“老夫这弟子向来品行端正,若无这等事情,此时还留在太学读书,卢植还有马日磾经常与老夫通信,夸赞安之品行端正,学业优秀。”
“将来有卢植等人推举,入朝为官已是必然。”
“没必要为了此等事情而败坏自己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