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殿下手中富余是不怕往外拿些银子,可我们一帮老臣,每年俸禄也就那么些,若是再将俸禄拿出来,岂不是要将我们逼死?殿下这个以身作则,真是叫微臣半点也不敢苟同!”尺大人终是沉不住气站出来反驳,朝中众大臣见有人开头,自然纷纷附和,反正若真是得罪了皇上,皇上也只会将账算到尺大人和谆王头上。
“尺大人说的有理,秦王殿下愿意不代表众位大臣愿意,下官们劳劳碌碌一辈子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没得比秦王殿下没了俸禄还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的本事,秦王殿下这是在将下官们往死路上逼啊!殿下实在太狠了!”吏部杨大人也站出来抗议秦王。
捐俸禄本是皇帝提出来,秦王只是附和一声,便将众怒引到了自己身上,皇帝看着一干大臣反应,自知此事便是有秦王开头,也终归办不成事了,不免心中大恨。
“尺大人和杨大人这话从何说起,本王只是说愿意将自己俸禄捐出,并未附议父皇让朝中众位大臣皆捐俸禄的建议,众位大臣何必急着就往本王头上扣高帽子呢?”秦王微微笑道,“父皇,众位大臣的意见您也听见了,此事自然是行不通,儿臣也以为如此。不过儿臣倒是另有一个想法,相信父皇和众位大臣皆能满意。”
“哦,你说说看。”皇帝闻言眼中一亮,秦王回头看看谆王,笑道:“儿臣愿意将往日里收藏字画珍品捐出,换成饷银,以资南方赈灾之用。只不过儿臣以为,这天下是李家的天下,如今遇上这种事正该我们李家出血出力,不知皇叔以为如何?”
秦王回头看谆王,谆王霎时愣住,秦王这是在逼着他捐银子。如今大臣们肯定不愿意捐俸禄,皇帝又想着从朝中这些平日里就会捞油水的朝臣中下手,秦王此时提出要从皇亲里开出,自然不论是朝臣还是皇帝都乐见其成。
皇帝心知秦王是在给谆王下套,总算是有了个可行的办法,脸色好了不少,自然回头问谆王:“宥之尚且有此觉悟,皇弟莫不是连宥之也不如?”
皇帝没给谆王抗议的余地,谆王便只得顺着秦王话说:“皇弟也是李氏子孙,既然宥之都愿意,作为皇叔当然义不容辞。”
“皇叔有此觉悟是蜀国大幸,实在难得。”秦王依旧笑意盈盈看着谆王,“侄儿记得,当初皇叔娶焦淑人进门时收了不少彩礼,最大好像是……是什么来着,侄儿好像有些记不清了,有谁记得是什么么?”秦王笑着回头扫了众大臣一眼,英大人会意,忙站出来道:“回皇上,是韩昭然送谆王十万两白银。”
“十万两白银啊,韩昭然怎会有如此之多的家产?”章国公若有所思问。
“且不论他为何有这么多,若不是他大张旗鼓送谆王,谁能知道谆王殿下那里还有可以挪用的闲钱呢?到底是做了赈灾之用,就冲着这个,记韩昭然一个大功也不是不可。”英大人拱手朝皇帝道。
皇帝默了片刻,“英大人说的有理,这银子的来历朕可以不追究,只要将其用于赈灾,就当他韩昭然功业了。”
谆王还没来得及插上一嘴,秦王一干人就已经将此事敲定了,皇帝已经开口,谆王难不成还能让皇帝食言?
尺大人比谆王要敏锐些,见秦王及章国公英大人脸上笑意迭迭,这才发觉,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圈套,一步步引着谆王往里面跳,连半点反应时间也没有。
韩昭然送谆王十万两白银事朝野上下皆知,一个败落家族哪来这么多银子?这笔钱迟早要被有心人查起,尺大人原就想劝着谆王找机会把这银子从户部过一过,好让银子变得合法合理,谁知道这还没焐热,就被秦王撬出来了。
久不上朝的离王看了这么大一出戏,忍不住多看了秦王一眼,这个傻傻愣愣小子,一转眼城府竟已如此之深,实在有些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