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的都是一些粮食,野菜,也有给一些布料的。
甚至,到了快五六十年代,有子女多的家庭给不起药费,也给不起粮食,他看完病倒贴药材,有时还要给病人一家一些吃的。
就这样,他的大儿子也就是芷萱的爸爸,也在不到十二岁的时候,有了一个小两岁的童养媳。
因为这一家,看病几年,药费付不起,粮食还不起,实在没有脸面再请他去看病,但又不得不请。只能把九个孩子里年龄相仿的老四许给大夫家。
这样,每年逢年过节,芷萱爸爸跟着他,担着看着比他人还高的扁担,两头的篮子都快要挨在地上,去给亲家送吃的。
因为行医,走到哪里都有吃的,不会挨饿,家里的生活这才一直比其他人家好一些。
解放后,国家把他们这些赤脚医生都集合起来,经常下乡,去给各个村子普及健康教育,顺便看病调理身体。
他的医术被更多人认识并传颂,三十多年时间,都是靠脚步走过十里八乡乡亲的家,有的三代四代的家人都请他去看过病。
前两年,政策越来越完善,很多民间中医赤脚医生不允许再行医,因为不是正规院校毕业的,没有证书,属于无证,是犯法的。
乡上卫生院的院长来给他普及这一郑策的时候,说着说着,大家都笑了,院长和他的孩子也都是吃景家的“追风散”长大的。
最后,过了一些天,他亲自把一本“中医师”证书给景老送了过来。
爷爷陷入了沉思,有些曾经遇到过的离奇的医案,他都当故事给芷萱讲过,芷萱也有过想整理成册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也许这与后世无缘了吧,毕竟现在人多,阳气旺盛,也不会遇到那些损人听闻的事情了。
他轻摇着蒲扇,继续叮嘱:
“祖传的医术,基本都是精华,都是祖辈留下的宝贵经验,我基本都验证过。
如果你在学校学到有些相悖的地方,不要去和人争论,可以存疑,留着问题用妥善的方法寻找答案,万不可和其他人引生矛盾。
关于针灸类的,你可以用《医宗金鉴》《针灸大成》这类经典中的理论去解释,万不可轻易和人介绍“景氏针法”中的原理,以免被人误解迷信。
我们行医之人,不能见死不救,但也不要忘记,医不叩门,以免被人轻贱!
你走的时候,把针随身带上,我再给你准备一些可能会用上的药粉药丸,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出手逞能。
医学院里老师应该都是熟读医书,能够治病的,你只是学生,不可越过老师去出风头。
虽说,医道同源,现在的教学已经把道排除在外,去学校,学习为第一要义,这些东西你就装在肚子里,不要让人觉得你神叨,毕竟是城市里,接受的人不多,要学会韬光养晦,不露锋芒。
……”
“你过两天晚上回家去一趟,把你要带的行李都整理一下,跟你爸妈都告个别。”
芷萱答应着,有些离别的伤感,爷爷已快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精神矍铄,但眼看着中气不足,这是人身体正常衰老的表现,没有办法。
“爷爷,我寒假就回来了,您天凉了及时添加衣服,我爸姑姑他们会经常来,您按时吃饭,我让隔壁大娘到时给您把饭做好送过来!
也不要自己去山上采药了,以后都让医药公司的叔叔阿姨送过来~~。”
爷俩唠着家常,互相都有些不放心。
夜渐渐深了,两人刚各自睡下,就听见院子外的门被拍的啪啪响,有人大声呼喊:
“景大夫,景大夫!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