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八旗兵与皇室的关系,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张鉊的理想,是至少保住这亲军五万户和禁军八万户的赐田,五十年中不能发生兼并,能保证五十年内有较强的战斗力。
此后张鉊就可以用亲军护卫都城,他们的赐田远在河西陇右和关中,无法在本地盘根错节的扎下根来。
哪怕他们有相同的宗教成分,但是在本地没有根基,无法形成能左右皇室的亲卫军势力。
禁军则分散在重要的大城市,以及都城周围,他们不能直接护卫皇帝,但是家人田产却都在中原之地,有本地抱团的优势,但被亲军阻隔在外,只能形成外围的防线。
这样亲军和禁军就可以互相牵制,不会使哪一方面的人坐大。
张周朝廷只要能保证这十三万户在,那么平日里可以获得四到五万人的常备军,一般战时可以动员到八万人左右,极限动员起码能拉出来十五万以上,更重要的是省钱。
此外,张鉊还准备私人出钱,在河套地区再开垦一百五十万亩土地。
同时将居延海以北、以西的草场,大概就是后世阿拉善盟加上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再加上唐努乌梁海等,这一大片草原划归尹利可汗直辖牧场。
牧场上的各族人,都将成为直属皇帝的本部,他们赋税较轻,赏赐也肯定比其他部族多。
这些善战的草原牧民,就会成为张鉊最稳定的轻骑兵来源。
而在国家其他武装力量方面,张鉊准备彻底执行明朝的卫所制,而在执行卫所制以前,行政上还要经过一场大的改动。
张鉊准备废除唐代以来的州县制度,除了有特殊原因要保留的州以外,命各州有古称的恢复古称,没有古称的也要在后面加后缀,
比如徐州,就要改称徐州府,地方上实行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度。
但是州在府之下,而且只有战略位置比较重要,人口比较多的州能保留,其余都不保留。
而原本一个州只分管三四个甚至一两个县的划分也将终结,许多小州都要进行合并。
之后府长官为府尹,州为长史,县为县令。
当然,张鉊更喜欢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三个称呼,但是现在科举他还没来得及完善,也还没有足够的官员来做到可以随时轮换和升迁。
所以还是要用这种长时间在某府、某州任职的官职。
说不得更要继续启用一匹武人来担任这些职务,但肯定是暂时的。
而在地方上行政单位的确立之后,张鉊准备在陆上要塞、海疆边防建立卫城,类似唐代守捉,只不过兵员变成了卫所兵,同时每府的要冲,也必定留一支卫所兵。
预计将要开始的均田,也先从个州县兵和团结健儿中开始,他们接受了均田,就自然成为的卫所兵。
不过因为张周的作战主力的亲军和禁军,那么卫所兵的负担也比明朝要轻。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张鉊现在打不起明朝时期那样的富裕仗,不需要动辄出动十几万大军。
而在有了这条主要以土地作为酬功的体系之后,张周的财政压力,相对就要小很多。
在编制上,亲军和禁军依然沿袭军(卫)-营-都-将-队-火的模式。
军(卫)三千人,营一千人,都五百人,将一百人,队五十人,火十人。
亲军长官为中郎将(卫),郎将衔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十将)、火(火长)。
禁军长官为总兵(镇),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队正)、火(火长)。
而在卫所军中,张鉊干脆也抄袭明代的武官制度。
一卫一般是三千人,长官为卫指挥使,其余为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总旗等。
在两到三个卫的基础上,设立兵马督监,再上面还有兵马使等,将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