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部分味精和鸡精的作用),炒到断生,出锅装进大盆,铺平在盆底。
重新倒油,将青红花椒、豆瓣酱、姜蒜末炒香,再加入粗辣椒面,炒出红色后加水,然后是白糖和很少量的醋。
红汤煮开后,味儿略似小火锅麻辣烫。
这时转小火,将肉片依次下水,放时手要搓动,让它们片片分开,绕圈下锅,以免相互粘连,影响入味和火候。
稍等片刻,让肉片上的蛋清、淀粉凝住,保持其鲜嫩,才能推动肉片,让它们均匀受热。
肉片煮熟后,可朝汤汁里勾芡,也可以不勾芡。
顾恪选择不勾芡,因为他上一世吃的水煮肉片大多都没勾芡。
将滚烫的汤汁连同肉片倒进铺好蔬菜的大盆,先撒蒜末,再撒粗辣椒面和花椒面,让它们堆成一个小山峰。
烧一勺热油,从那小山峰上泼下。
小山峰在翻滚的油泡中“土崩瓦解”,热腾腾的麻辣爆香随之弥漫。
一层艳红的油浮在整个盆中,还在不断冒着零星的小油泡。
“好香啊。”这声感叹并不属于顾恪,而是小满。
她已不知不觉间将脑袋从旁边凑过来,像小黄小黑般,拼命嗅动着鼻子。
顾恪无奈摇头,取出筷子,夹起一片白嫩的肉片,在红油油的汁水里蘸了蘸,塞进她嘴里。
小满很默契地张嘴接住,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好嫩,好滑,而且又香又辣。”
顾恪见状,只能缩减后面的菜式,麻婆豆腐是用不上了,宫保鸡丁却是早有存货,直接从仓库里取成品。
蒜泥白肉更简单。
肉一般选二刀肉(猪臀肉、坐板肉)。
所谓二刀,指的是杀猪匠习惯第一刀切带猪尾巴的肉,第二刀切的这块后腿肉。
它是做蒜泥白肉的经典首选。
当然,精五花肉也不是不能做这道菜,味道同样不差。
洗净后火烧猪皮,燎掉猪毛,也是破坏掉皮下汗腺,降低腥臊味。
冷水入锅,加上葱姜、盐、花椒、山奈、香叶、料酒,去腥增香(其实做肉菜加香料,基本都是这个原因)。
大火烧开后,撇去血水浮沫。
期间可以适量“点”入几次冷水,这与煮饺子类似,都是使其内外受热更均匀,避免外老内生。
以筷子插入肉最厚的地方,若不费力就可插入,且无血水溢出,这肉就算煮好了。
山谷里这种水煮的半成品熟肉皆是空闲时,厨房批量自动加工而成,再放到仓库存放。
无论是顾恪他们心血来潮,想自己动手做菜,还是路边摊交易,需要时随时取用。
最早千泉城交易的外来猪已陆续宰杀,在交易中用掉。
如今山谷里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猪群。
它们没有天敌,食物品质高,量还管够。
繁衍生长速度远超外界,一年稳定两次产崽,每次都能下十只以上的猪崽。
猪崽们的体质也很强壮,基本都能挺过哺乳期。
一旦度过吃奶的日子,猪崽们立刻就进入了天堂——外面异种牧草、粮食、蔬菜取之不尽,吃之不竭,绝不会再因抢不到“食堂坑位”而饿肚子。
大武的猪与上一世的土猪类似,“贴膘”并不快,养上七八个月才能出栏。
但玉龙洞府的好吃好喝好睡大大加快了这个过程,小猪猪五六个月就长得差不多了。
这时再继续养着,不会长肉,肉还会越来越老。
顾恪他们会定期筛选淘汰掉一部分。
送进加工坊,自动加工,分成各种猪肉存起来。
除了少数保留下来的公猪,其它小公猪会早早骟掉。
小母猪也只会保留体质最好的一批留下,确保种群的优生优育。
有现成的熟肉,剩下的工作不过是小萍儿葵花血气一扫,几大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