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之心。
让陈磊看看他们出海的船,也是让他安心的一种方式。
陈家不是没有水路的渠道,他们的船和这相比看都没法看。
听了关于宝船的介绍,陈磊第一次直观觉着他爹的选择是有多正确了。
朝廷的雄厚实力,远不是任何任何民间商贾所能比的。
搭上朝廷这座靠山,无疑是有了棵遮风挡雨的大树。
参观后,陈磊主动表示。
陈家目前还有可流动资金,朱允熥要是急需的话,可以先调度给他用。
二百万两不是个小数目,足可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了。
而随着商船的出海,市舶司就有税收了。
富明实业不用再接济朝廷,只维持于本身的运转,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朱允熥谢绝了陈磊好意,表示朝廷下西洋的时候,会搭上陈家剩余的那些货,让他们不用太着急。
另一边,朝廷重开市舶司令旨下达后,各巡检司也在逐渐释放被羁押的商船。
当然,他们私自出海是事实,船上的货物肯定该扣还得扣。
只不过,那些敢私自出海的哪个不是家大业大,区区几船货他们还是赔的起的。
在商船回来不久,便纷纷重整装备,开始了正大光明的海外贸易。
新上任的市舶司提举,领着职大出身的两个副提举,严格清查出海商船,并收取出口标准商税。
市舶司刚刚开始,到处一片欣欣向荣。
同时,也都颇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开海。
无论是市舶司官吏,还是出海的商船,全都中规中矩的,倾力履行朝廷律法。
因而,出海的商船虽然多了些,但到处有条不紊,呈井井有条之色。
大力提倡复开市舶司的朱允熥,也逐渐变得清闲了起来。
每天跟着朱标上上朝,剩余的时间便留在宫里理理朝政。
老朱年纪大了,精力不比往前。
实在需要他处理的他才会出面,剩下的便渐渐移交给了朱标,而之前属朱标的那些事情便落到了朱允熥的头上。
朱标又不像老朱动不动就动怒,凡经朱标处理的事情也不需朱允熥再献言啥的。
相较于昔日的朱标,朱允熥还算很轻松。
只不过,空余下来的时间往往会被老朱拉去做苦力。
多时伺弄后花园那一亩三分地。
之外,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是叆叇坏了,就是表不走了。
每次被老朱喊,朱允熥嘴上抱怨两句,但最后都会在老朱吹胡子瞪眼中乖乖完成。
春去秋来,之前种下的玉米之类都熟了。
朱允熥以及朱松那些小王爷都被老朱抓来,掰开玉米挖红薯土豆。
玉米还好说,掰下就行了。
红薯和土豆就不一样了,铁锹要是用不好的话,少不了就得铲烂了。
因而这,朱松那些人没少被骂。
到最后,都学聪明了。
所以人都争抢着去掰玉米,没人敢再再挖红薯和土豆了。
他们现在挖烂的很少,只是被骂上几句。
要等挖烂的多了,那怕就要挨揍了。
众人汗流浃背干了数个时辰,直到中午两点多的时候才终于干完。
之后,老朱把这些东西送去御膳房,让他们自由发挥做成吃食。
那些御厨不是第一次做,知道老朱是让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烹饪出最原始的味道。
大概一个时辰,吃食最终出炉。
红薯粉,土豆粉,玉米窝头,玉米湖,土豆丝,土豆块,土豆泥,烤红薯,蒸红薯。
烹饪方式是朴素,但架不住种类多。
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除了朱标外,剩下全都是参与了干活之人。
老朱手握快子端着碗,道:“吃吧。”
在老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