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秦1(2 / 9)

政叫什么的问题,算是题外话吧(?)(不爱看直接跳过,对观看正文没影响。)

其实作者本人非常不喜欢赵政这个称呼,文里也不会出现赵政这种称呼,不过大众主流确实是说秦始皇嬴姓赵氏,不管在哪里,史同亦或者其他网上一搜出来的全是赵政,但我比较非主流(啊?),我觉得嬴政是嬴姓秦氏,又称秦政。

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愿意看我碎碎念的和我搜集的各种零碎资料的,请看vcr: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则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赵氏,据史记记载,秦赵王室同出一祖,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这个是最大众的说法,是司马迁写在史记上的,但我觉得这句也挺怪的。)

请注意这个以国为氏,实际上秦国立国分两个阶段,分出去的时候不是立刻就快进到国家的阶段的。

众所周知古人姓氏来源规则,除了被赐姓,一般和工作啊地名、封地什么的有关。

而以国为氏,举个例子,【郑庄公】郑庄公自称是郑寤生,而不是姬寤生,这就是不称氏称国。

以国为氏原则上仅限于国君,而宗室、朝臣、国民,是不可以以国为氏,除非国破家亡。国人无氏,国亡之后,以国为氏,表示出身。

从起源看,周公东征到周穆王继位期间,秦人的社会地位又再次下降,整个氏族沦为周人的奴隶(因为商秦同源,周灭了商,这个就不多说了),只是到了周穆王讨伐徐国的叛乱后,秦人的氏族部落首领【之一】的造父才成为周人的一位低级官员。《史记·秦本纪》云:“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这个造父就是前面那个受封赵城的,这位是真赵氏,非要说的话难道不是赵氏是从嬴姓这个大宗分出去的吗。)

到了周孝王继位后(在位时间前910—前896年),把犬丘一地(今甘肃天水)赐给了秦人首领非子(注意这里的首领是非子不是造父,封地它也不叫赵啊),(周天子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找人抵御西戎,还有实际上秦立国前封地附近是有很多西戎部落的,也就是说有了封地还不行,你还得先把自己封地附近那些西戎打服了才能安稳活下去。)

(实际上等百余年后秦国刚建立时宗周故地也还分布着很多西戎部落。《史记·匈奴列传》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秦襄公救周,於是周平王去酆鄗而东徙雒邑。当是之时,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为诸侯。”)

(《史记·秦本纪》云:“(秦襄公)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秦襄公和戎狄斗争的结果十分有限,因此这个时候的秦国领土少得可怜。在秦文公继位后,秦国对于戎狄势力才取得初步胜利。)

(时间线再回拉到刚有封地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封地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秦人的力量的逐渐壮大,秦人也在这个时期被周王朝封为“附庸”,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秦才正式成为秦人的正式称呼】(重点),当然秦人被周王朝封为附庸也表明了秦人的社会经济开始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甘肃天水地区一直是土地肥沃的农业区),秦人也加速了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过渡。(意思是这个时候还不能称之为国家,有了封地不代表就是国。)

到了西周中期,封建地主制的经济因素开始出现,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揭开了中国上古时代由封建领主制社会向封建地主制社会的过渡,与周王朝的衰败遥相呼应的是周王朝的边疆少数民族对周王朝的反抗甚至侵略越来越强烈,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不得不向所有可能被动员的力量求救,其中就包括秦人。

周王朝统治者把秦人首领秦仲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