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三十章 试策甲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 试策甲科(3 / 4)

马芝等寥寥数人而已。”耿纪不管苏则乐不乐意听,话开了头也不好就此作罢,只当做是说给一旁的马超听。

马超从耿纪的话里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费解的说道:“孙资?我记得他年岁比我们还大,好几年前便入过太学,当初得人赏识,差一点就可以担任县令。如今怎么还在太学里读书?”

“在太学蹉跎年月,不是因为他想,而是因为他没有别的进仕之阶。”耿纪摇了摇头,似乎为此人感到可惜,与严象有志于学不同,同样年岁大的孙资入太学单纯的只是无奈之举:“赏识他的人是前司徒王公……国家虽然不说,但州郡谁又敢举荐他呢?好在太学策试选官,只看才干德行,不问其他,算是留给他的一次机会。”

“诶。”苏则叹了口气,总算忍不住说话了:“君臣之间,共为国事,何隙之有啊!”

“文师。”耿纪脸色微变,连忙拉着苏则往一边躲去,低声说道:“当年之事,千百年后自有公论,我等时下之人,何必多言?天子还是仁厚的,倘若不是仍记着司徒的功劳,长安令也会受此重视,据说,其不日便要调往雒阳。以后朝廷兴治天下,雒阳、河南必将为重中之重,小王公调至此处,远比久居长安要更能施展拳脚、有所作为!”

“那长安令将由谁来接任?”苏则由于家中惨遭屠戮,许多消息都不如以往那般灵通,不得不在这方面求助于耿纪、或者是马超——

“京兆尹保荐的是他属下郡丞左灵。”马超看着人都快走散了,便不加掩饰的说道:“据说朝廷已经准了。如此一来,上至京兆、下至长安,便都是董氏的人了。”

“时政多变啊。”苏则暗自以为王凌调离长安不像是另有用处,反而更像是特意给人挪出位置,至于这算不算好事,就仁者见仁,各方有各方的道理了。

待过了半个月后,赶在十二月底,综合实习、日常、以及策试三种成绩,两届太学生的成绩终于有了最终的结果。按照比例,每科四十人、一共只有两百人才能获得‘上第’的成绩。放榜哪天,张既、贾逵等人齐聚在治剧科的学堂,在得知自己名在前列后,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除了上第的太学生,其余太学生依次被授予若干官职。成绩为中第的六百人,按照所学科目被任命为郡曹吏、或者是县内的一掾之长。成绩为下第的则按照所学科目被任命为乡有秩、啬夫、里魁等基层官吏。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以及吏部考课制度的不断完善,底层的优秀官吏会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的视野当中,虽然在当下或许会有人心生怨言,但只要树立几个由啬夫擢升郡守县令的榜样,就能很快调动基层的活力。

基层一旦得到控制、并且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涌入,朝廷所推行的大政方针就不会走样,基层的生产力就会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数日之后,在建安五年正旦朝会的前一天,阴沉沉的天空飘着鹅毛似的瑞雪。以张既、贾逵、苏则等人为首的一干成绩‘上第’的太学生,在谒者仆射李参的带引下,缓缓走进了未央宫前殿。

“臣等叩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世,长乐未央!”

皇帝高坐席上,微摆衣袖,旁边的常侍谒者见状,朗声高喊道:

“诏曰:起!”

最终的殿试才是选择更优秀的人才,担任监考的自然是比太学策试还要高几个等级。除了皇帝亲临以外,左右分别还有司空、录尚书事赵温,太常陈纪,以及侍中等人。

皇帝先未说话,而是从左至右的将底下的太学生一一扫视,按着桌上的名册寻找着对应的位置。

从左手起是明经科,为首的是成绩最好的严畯,邢颙;其下则是明法科,为首的是身材瘦削、双目有神的司马芝;再然后是治剧科的张既、贾逵、严象、苏则、诸葛瑾、濮阳兴、郭淮等人,以及其后的经营科游楚、经济科耿纪,孙资等人。

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