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科举之路> 121、第 12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1、第 121 章(2 / 4)

可进了临海县后,才发现,原来还有更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就算是三岁孩童也能拿出几文钱买些零嘴,人人脸上带笑,路上虽有几个成年乞丐,却无幼年乞儿。

“郎君,这临海县,比府城都热闹,而且,百姓看起来过得很好。”

这个小厮言语间,带着几分羡慕,当初他是被父母卖掉的,原因也简单,养不活这么多人。

“早就听闻临海县唐知县极有能为,得官家看重,早先,吾还不服,如今一见,果真如此。”

“三叔,你如此年轻,就已经是从六品知县了,而这个唐知县的年纪,恐怕要比你大得多,你以后肯定比这唐知县更厉害。”他身边的侄子说道。

“这唐知县比吾还小几岁,马上就是从四品知府了。”

那侄子听到愣住了,算了一下,不可思议的说道:“三叔,他怎升的如此快?居然跟祖父一个品阶了!”

“所以,才说他极有能为,不然,就算得官家意,朝中大臣们也不会同意官家如此提拔。”

说道这里,席洋的眼中带着憧憬,唐知县的官途之顺,真的让人心生艳羡。

一行人边说,边朝县衙走去。

在市集的百姓见了,心头不由一紧,之前他们便知道唐知县升官了,虽然做好了准备,可真的看到疑似新知县的人去县衙时,依然有些受不住。

“郎君,他们怎么跟在我们后面啊?而且好凶!”一个小厮朝后看了一眼,吓得立马调头,不敢再看。

“吾也不知,可能是来看看新知县的模样吧!”

他们离县衙越来越近,在看到那个小厮拿出文书时,百姓们倒吸一口气。

这新知县也来的太早了,不是说七月初八吗?怎么初六就来了?

得到消息,商贩们连摊也不摆了,一个个朝县衙跑来,守在县衙边上,盯着县衙看,等唐知县出来。

临海县的百姓、富户得到消息,拿上准备好的东西,连忙跑到县衙。

富户们刚开始对于唐知县抄家的行为怵得慌,但时日久了,他们便发现只要不犯事,唐知县也不会来找茬。

而且自从唐知县来了后,那些官吏也不会来勒索了。

到了后面,清理码头,市舶司一开,果然如唐知县所说,能赚更多的银子,临海县的百姓们也过得更好了。

如今,他们对于唐知县甚是信服,知道他要离去,便同百姓一起缝了万民伞。

那名老丈也来了,他的手里抱着伞,双眼盯着县衙大门。

他姓许,当初有功名的人少,所以就算是秀才,也可以在县衙任职,当个从八品的主簿。

他帮着知县打理临海县,可一年年过去了,临海县的百姓多了,税收高了,可是百姓的日子却没好起来,在知县又一次想要加税后,他据理力争却被当时的知县上书朝廷,撤了职。

后来,他看着一个个知县就任、离任,明明往来商人极多,税收也高,可临海县却一点都没变好,反而越来越陈旧。

他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繁华的临海县了,没想到,在快要进棺材的时候,他等到了、见到了!

这把万民伞,是这几年,他一家家找人凑出布料,自家拿着针线缝的,他知道像唐知县这样的好官,是不会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任职的。

见到胥吏将那行人迎了进去,看来这十有八九就是新知县了。

唐林听到在门口值守的弓子来报,便让郑主簿拿上早已准备好的朝廷任职文书,随后又让六房押录带上各房文书,一同前往。

虽然交接完成后,他就不是临海县知县了,不过,他还有个市舶司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