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激动起来了,连忙往前挤,想要仔细看看团案。
“爷爷,您慢点,等人少了,我们再过来,我指给您看,我们先出去吧,我朝食还没吃,肚子叫了半晌,先去外面吃些,再过来。”唐林扶着爷爷往外走。
听到孙子肚子饿了,唐大海就没有坚持,跟着走到了外面。
一旁的唐明看到儿子跟爹走了,连忙跟上一起扶着老爷子朝外走。
看到自家爹扶住了爷爷,他对着两人轻声说了几句,就回转过去,看林墨的成绩,听到林墨也中了后,就跟林伯父和林墨两兄弟告别,约定三日后私塾里见。
在贡院的附近,就开了一家酒楼,每次县试,这里总是最热闹的。唐林带着父亲和爷爷来了这家酒楼,点了几个菜,不过唐大海只让上素菜,肉菜则是打包起来,回家吃。
酒楼里的菜是好吃,可唐大海吃的心不在焉,眼睛一直朝布告栏那里看,等人少了些,立马就站起来,想过去仔细看看,无法,唐林付了钱,跟小二说了一声后,就扶着爷爷又回到了布告栏那里。
唐大海细细的看了好几遍,要不是旁边有差役守着,他都想用手去摸一摸上面的名字。
照例,唐林跟常先生告别后,三人拿着东西回家,路上还去了李童生那里,顺便接唐森和唐宝。
看自家爹心情好,而且儿子还频频看自己,唐明就大着胆子问:“爹,我们都进了李家村了,要不我和林子去趟李家看看?”
唐大海听后,皱了下眉头,不过看到孙子的神色,知道他也想去,就说:“家里人可都等着我们回去,去一趟亲家那儿,怕要花不少时间。”
又沉吟了一会儿,说:“等下我们路过时,你们进去说一声就好,林子能休息三天,抽出一天过来,也就差不多了。”
“也对,可不能让娘一直等着!”唐明立马附和。
到了李家,唐大海从车上拿了包点心,递给唐明,让他们带着东西上门,这也是礼数,不然两手空空进去太难看了。
唐林敲了敲门,是外婆李钱氏开的门,一看到唐林,就拉着他的手,在听到唐林过了县试后,更是喜不自胜,一个劲儿的留他们在家吃饭。
李钱氏在知道唐林急着回家后,就让他们再等等,从厨房数了几十个鸡蛋放进篮子里,递给了唐明,说是给唐林补补身体。
到了家后,那就更是热闹,全家人都在院子里等着,知道唐林过了后,唐王氏根本坐不住,去东家,走西家,到最后,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唐林读书读出了名头,以后是个读书人了。
一下午,唐家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抓着唐林问东问西,要不是唐大海发话,说唐林刚回来,还要好好休息,这些人恐怕是要留到天黑了。
在家呆了一天,看着来来去去的亲戚们,唐林第一次知道家里的亲戚居然有这么多,要不是因为自己在读书,怕是要一直待在大厅里供人“欣赏”了。
隔日,唐明就带着李月娘和唐林唐桦两兄弟去岳家,东西带的也不多,主要是些点心吃食,最贵的怕是那一刀纸了,不过因为是自家做的,也不值多少钱。
李家自从知道唐林要来后,李桥头和钱氏自然不用说,满心欢喜,李阳也是镇里村里跑,想多弄些吃的,给外甥补一补,就连家里其他人虽然存着些旁的心思,但也是怀了几分期待的。
李家村比起小河村来说,出过好几个读书人,自然知道家里有个读书人的好处,而且唐林十一岁就过了县试,以后再不济也能考个童生,就连考上秀才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等到唐明他们到后,看到的就是整整齐齐的李家人,连过年的时候都没这么齐整过。初二回娘家,每次唐明到了,大舅兄已经带着媳妇孩子去了岳家,也就小舅兄,进门时能见一面,但寒暄几句也要走了。
唐林带着弟弟跟每个长辈都问过好后,就站到自家爹旁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