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3、进场(1 / 3)

乡试之年, 礼部二月开春便物色八月的乡试考官,考官全部都要求进士出身,像许司业、王所思这种同进士的官员一辈子都没资格获此殊荣。入选人确定之后要通过礼部专门的考试才能进入正式名单,随后经过复杂的考核、讨论流程, 最终名单才会奏呈天子, 天子询问礼部尚书与相关大臣, 最后御笔钦点。

皇帝会钦点一名正考官,一名副考官, 由于这两位考官是从京官里面选□□的,因此本身担任何种职务并不能明确, 没法像“提督学政”一样给他们一个统一的命名, 只能以“考官”称呼,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 当这两位考官离开京城赴任地方之后, 他们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就又回到了原先那个命题。

科举始终是“人考”而非“法考”。

两位主考官的文章品味与政治倾向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成绩, 特别是成绩优异的考生, 最后评定一定以两位考官意见为准,考生若能提前了解两位考官的喜好, 好处不言自明。

林宁宴将这次两位考官的资料寄了过来, 对文靖安和陈崇章来说, 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有了加上林宁宴送来的考官资料,加上许司业送来的备考资料, 这就为他们的乡试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当然了,毕竟那些出自世家大族的考生也能弄到这些东西,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能力, 这些辅助只是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

林宁宴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让他们不要过于依赖外力,自己的本事永远是最可靠的。

读完这封信,这次他们就不等乡试结果出来再给林宁宴回信了,而是直接写了一封回信。

内容是说他们的打算。

如果乡试通过,不管会试有没有把握,他们马上出发去帝京参加明年的春闱,到时帝京见面;如果没有通过乡试,他们就会返回北昌府,在府学潜心读书,三年之后再做打算。

写完回信,每日的流程便是读卷写文,两耳不闻窗外事。

到了七月底,云州官府组织的赶考大队伍终于抵达安庆城,领头的自然是申知府了,这回王所思和宋教谕竟然也跟着过来了,不过他们另有要务在身!

因为今年永宁县在云州院试拔得头筹,王所思和宋教谕居首功,陆公台说到做到帮他们做了推举,王所思成为了今年乡试的“同考官”,宋教谕则成为了“房官”。

何谓同考官、房官?

除了朝廷钦派的两个正、副考官之外,地方另外还要选取八名同考官、房官,这些同考官、房官一般在一州的府学学官、知县中选拔,要求举人以上出身,他们不但能负责协助正、副考官进行乡试准备工作,最后也是能参与阅卷的。

能够主考一州乡试是无上殊荣,同理,能够作为一州乡试的同考官、房官也同样脸上有光,但也不仅仅是出风头这么简单,乡试搞好了,那是能记在功劳簿里边的,算是一份政绩,为日后升职打下了一般官员求之不得的基础。

不过朝廷也不傻,王所思和宋教谕既然是云州官员,那么他们就不能做云州的同考官和房官,他们只能担任平州或者蒙州的乡试考官,实际上平州、云州和蒙州三州乡试都聚集在安庆贡院开考的奥妙正在于此。

比如让平州考官监考云州考生、云州考官监考蒙州考生、蒙州考官再监考平州考生,如此循环错开,有效防止老师监考学生的情况出现,否则让王所思和宋教谕监考且批改文靖安和陈崇章的答卷,即便他们不会徇私舞弊,但其他州县可就难说了。

因此王所思和宋教谕也不用避嫌,亲自登门拜访,对文靖安和陈崇章表示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