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庆宫里,穿戴整齐的太子,再一次问金嬷嬷:“吾不用去承乾宫吗?”紧张得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金嬷嬷板着脸问:“太子爷去干什么?”
太子摸着自己的手背,轻声道:“吾的额娘生吾的时候,吾没能陪她,吾想陪陪皇额娘。”
金嬷嬷:“当年太子爷一直陪着元后,和元后的心意相连。”
太子的声音猛然高了些:“吾还是想去。”
正僵持着,宫人来报,说四阿哥来了。
“快请他进来。”太子对金嬷嬷利落地挥了个手,“嬷嬷去睡吧,这里不需要你伺候了。”
金嬷嬷还想说什么,看到太子爷把脸扭出了别处,一副不想再看到她的样子,只得退了出去。
“从乾东五所到这里,要经过三道内宫门,四弟是怎么过来的?”太子见到四阿哥时,急声问道。方才他还在思索,和侍卫们怎么说,才能让他们开宫门。
“臣弟也没想到,会如此顺利。”四阿哥面色凝重地道,“臣弟报着试一试的心思叫门,他们就开了。只是让臣弟登记了去往何处,几时通过,预计几时回。”
“吾明白了。大约是鄂伦岱下的令,知道皇额娘生产之时,大家都挂心,所以破了例。不说这个了。”太子转了话:“四弟这时候过来,是有何事?”
“无事,睡不着。来和二哥聊聊天。”四阿哥道。
太子听到他叫二哥,心里十分高兴。四弟很久没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切地叫他二哥了。遂吩咐下人沏茶,“吾也正睡不着,我们兄弟好好谈谈心。”
“启禀主子。”茶还没摆上来,就有宫人来报,”方才有一队人打着灯笼从殿门前路过,奴才看着是万岁爷的仪仗。看方向,是去了奉先殿。”
奉先殿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整体建筑呈工字形。前殿供奉着历代皇帝皇后的牌位,每逢万寿节与春节等大庆日,皇帝会在前殿进行祭祀。元宵、清明、中元等普通节日,皇帝率领宗亲在后殿上香行礼。
康熙跪在前殿和列祖列宗说了一会儿话,讲述这个孩子,是如何的为大清国添福添喜,希望祖宗保佑。然后去了后殿上了三柱香。
“皇后生产一定会顺利。”康熙说。像是对祖宗们说话,又像是对跪在他身后的隆科多说话,“这孩子天生就是大福之兆,自从皇后有身孕,就喜事连连。我们满人讲求天时,逢天时,则一顺百顺。”
隆科多接话:“皇上说的是。”
“是皇后看到给小皇子织布的织娘,想到了要改进纺织机和织布机。有了新型的纺织机和织布机,朕才想到建立大清银庄。有了大清银庄,民间闲置的银钱就可以集中起来,为朝廷所用。可以征叛敌葛尔丹;可以大规模的组织人开采铁矿;可以建立大型工场......”
康熙越说越激动,“朕是担心民间诽议此事,会误认为是朕偏爱皇后和这个孩子,才故意如此说法,所以才未公开这一切都与皇后和未来的孩子有关。别人不知,祖宗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知。”
“玄烨肯求列祖列宗保佑皇后和孩子们平安。此后,玄烨会把所有的心思,全部用在国事之上,开创我大清国的繁荣盛世,让大清国国祚绵延万年。”
隆科多听到“孩子们”,心里沉了一下,在这个时候,皇上竟然还想着别的孩子。皇家之人果真是薄情。他回头扫视了一眼。殿内除了他们之外,只有梁九功面无表情地垂首躬立在门口。
“皇上当心伤了膝盖。”隆科多低声道:“此处凉气太重,皇上还是回承乾宫里候着吧。皇上身体康健,才是众人之福。”
康熙没理会他的劝说,吩咐道:“去拿笔墨来,朕在这里为皇后和孩子们抄《金刚经》祈福。”
《金刚经》一共三十二章,五千一百六十二字。康熙抄完一章,便问一次,承乾宫的情况如何了。回答基本相似,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