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多烂,想必皇帝和靖王都很清楚,所以这二位都放心地让他带着至少有一半禁军组成的大军南下平叛。
不过皇帝在想除掉承恩公之前,又实实在在地希望承恩公能帮他免却南方藩王们的烦恼。
也就是说,暂时皇帝并没有强烈动机找他麻烦,但靖王就不一定了。
安泰侯这种老墙头草能答应皇帝,当然也不耽误他暗地里和靖王勾勾搭搭。
覃静州也承认,之前他都没看出什么苗头,老伙计们也没有提醒他这一出。
想起安泰侯被亲兵拖出去的时候,那仿佛能从双眼中澎涌而出的恨意,他坐回帅位,泰然一笑:安泰侯这么想超越原主啊。
只不过安泰侯这种程度的以下犯上,按军法也就是打几板子了事,覃静州当然不会放过。
面子里子都丢了,安泰侯应该和心腹们酝酿对他提前行动。
趁着现在敌人不强,他就想赶紧把安泰侯这个毒瘤除去,接下来以战养战加练兵,但靖王的“乱军”挥师北上兵临城下之前,他能带着可堪一站的精兵及时回援。
于是他又吩咐亲兵,召集诸将以及军师们帐中议事。
片刻后被随行军医处置过伤口的安泰侯也被拎了过来。
安泰侯那糊着药膏都遮不住的肿脸以及绑着绷带的肩膀,足够告诉众人刚刚发生了什么。
覃静州等人来齐做好,就问眼前站着的安泰侯,“你可知错?”
安泰侯自知带人来中军大帐的时候完全没避着人,他也没指望众将一无所知,但他想趁此机会试试帐中这些文官武将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为他求情,为他说句话。
于是他坦诚道:“我有错在先,但我也是情急之下,想讨个说法。那些孩子初上战场,不至于这样就送了命。”
覃静州依旧平和,“还强词夺理呢,既然敢做逃兵就得做好抓住就死的准备。”他看向身边的军法官,“军中以下犯上多少鞭子来着?”
军法官兢兢业业地答道:“二十鞭。安泰侯心中不服,可酌情加倍。”
覃静州点了点头,“安泰侯也是老将了,我给个面子,不必加倍,就二十鞭吧。”
说完他就把时间空间让给了在场的文官武将们。
大帐之中一时鸦雀无声。
在场出身边军的将军们没有一个人出面为安泰侯求情,即使这些人中不少人都曾和或者正在和靖王以及其他宗亲暗通款曲。
道理很简单,人的名树的影,承恩公积威甚重。
在承恩公没一败涂地之前,他们不会轻易赌上官职和前程跟承恩公对着干。
禁军那边的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刚才和安泰侯一起前来兴师问罪的几个年轻人此时也怂了,这群人好一通眉眼官司后终于有人勉为其难地站出来,劝说道,“国公爷,安泰侯有错在先,如此正是用人之际,不如暂且记着,以观后效?”
覃静州笑了笑,“安泰侯为逃兵求情,想在给上了战场就吓得尿了裤子的小废物的父祖卖好,你真要为他求情?”
他咬死逃兵这无可辩驳的事实就够了,不管谁要拿那位收银子办事的军正来说事,都绕不开那几个死了个公子哥是板上钉钉最先逃跑的逃兵。
战场上的逃兵若是也能宽容,队伍就真没法儿带了。众将都晓得轻重,那位出头的将军苦笑一声再不说话。
而文官们心眼儿更多,不管是向皇帝还是靖王卖好,都不该在这样的时候。
有人替他说话,安泰侯多少松了口气,但劝解毫无效果……他或多或少有些失望。
在被承恩公的亲兵拉出大帐之际,他都在思量:手持陛下密旨解除承恩公兵权,恐怕没他之前想象得那么容易。承恩公不问世事这么多年,在一众将领心中依旧是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而且他可以笃定……承恩公对他这个老副手,着实没有情意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