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求情被贬了,现在这位主考官韦大人是卢侍郎的老师,文风和卢侍郎相似,且此前和崔氏不和。
不论是出于个人喜好,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开春的省试,韦尚书肯定要多遴选一些议论言之有物的文章。
那正好是谢嘉琅的长处。
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崔相爷喜欢什么文风,天下皆知,有的贡士从小模仿崔氏门生的文风,要他们一夜之间改,怎么改得过来?
谢嘉琅面色如常,平静地嗯一声。
文宇握拳,道:“还是你沉得住气,照样看那些古文,正好派上用场了!我这一路上光在练习诗赋,浪费了多少时光!明天开始我要和你一样看古文!”
夜里,文宇找谢嘉琅借书看,他越想越觉得着急,等不到明天了,决定连夜开始看古文。
谢嘉琅翻出几本书给他。
文宇看一眼书案上摊开的信纸,笑着道:“又要给九娘写信?你平时话不多,闷葫芦一样,和妹妹写信倒是很勤快,我和我妹妹从来不写信,没话说!”
青阳插话道:“可不是!公子平日里闷不吭声,信却能写得长,公子天生就是写文章的读书人。”
谢嘉琅怔了一怔。
烛火摇曳。
他提笔在信上写下:吾妹团团,兄抵京师月余,京师人烟阜盛,风土人情,与江州迥异……
也没说别的,只是写一些见闻,写她感兴趣的事情,很快一张纸上就满是墨迹。
他自己看了一遍,觉得好像有些枯燥乏味。
就像他这个人,天生的冷清。
谢蝉是喜欢热闹的人,家宴上总有人围着她说笑……她是不是一直在迁就他?
纸上的墨汁干透了。
谢嘉琅收起信,和今天挑选的书册一起交给青阳,要他明天记得送去驿站。
翌日,青阳刚出门,几个小吏拿着名册走进客栈,问:“解首谢嘉琅是不是宿在贵店?”
掌柜的忙去请谢嘉琅下楼。
小吏验看谢嘉琅的文书,笑着道:“圣上旨意,今年的正旦大朝会,诸州贡举的解首亦可入宫观礼,小的们来通报一声,解首早做准备。到正旦那天,会有人来接解首入宫。”
客栈里嗡的一声,众贡士艳羡不已,围上来恭贺。
文宇替谢嘉琅给小吏们赏钱,羡慕地道:“大朝会可是朝廷一年中规模最大最隆重的盛事!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各国使节全都要到场,三师、三公、三省、六部、翰林院、御史台、秘书省……一个都不落!听说到时候大殿内外站的人有数万人之多!亲眼见识一下那个盛大的场面,才不枉这些年的寒窗苦读啊!”
谢嘉琅反应平静,回房继续看书。
第二天礼部的小吏来客栈教谢嘉琅大朝会上的规矩礼仪。
青阳塞了一锭银子给小吏。
小吏脸上浮起笑容,含笑耐心讲解大朝会上要注意什么,最后道:“解首不用紧张,大朝会那天解首们只需要站在殿外凑个热闹喜庆就行,到时候有礼仪官领着解首们,什么时候行礼,什么时候祝祷,什么时候退下都有人提点。”
又过了几天,礼部送来解首的礼服,是一套青边白袍的士服。
除夕夜,阖家团圆,万家灯火。
独在异乡为异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贡士们思乡之愁难解,相约去酒楼寻欢作乐了。
谢嘉琅坐在灯前看书。
外面炮竹声声,街巷间火树银花,欢声笑语不绝。
千家万户,人间烟火。
谢嘉琅独坐在窗下,执笔抄写一卷文章。
青阳推门进来,道:“今天是大年夜呢,得吃点好的!灶头可以炖汤,公子想吃什么?”
谢嘉琅停笔,望着映在窗上的灯影,眼前仿佛浮现出江州谢府的长廊,小娘子裹着厚厚的被子,坐在他跟前,笑意盈盈地和他说话。
“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