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 贾瑚外出做官已七年。
贾琏也在他哥身边待了三年。这三年里, 贾家又出了不少好消息。一是王氏老蚌生珠, 不久前又得一子, 二是林如海夫妻也终于有了子孙福, 自三年前得了一个麟儿之后, 现在的贾敏肚子里又怀上一个,即将临盆。
这些年,贾琏在姑苏待得好像非常安分。贾瑚的来信里从没说过弟弟不好, 因相信这位大孙子,贾代善也从不追问。
好不容易贾瑚的任期满了,受调令回京做官。听姑苏来报的家人说,大公子走时还得了一把万民伞。
贾代善高兴得手都在抖,忙迭声安排下去, 整座荣国府都在等待瑚大公子的归来。
王氏酸得不行, 不过没什么用。她公公伫在这儿,加上瑚哥儿实在出息得过分,再不甘也只能忍了。
贾瑚归来的那天,荣国府异常地热闹。
这么多年不见,贾琏的确比当初去金陵时像样了。就是不知怎的,小小年纪, 神情居然略有些沧桑。
真不知道他在姑苏都经历了些什么。
后面的事也没什么特别的,总之章珎的官运始终亨通,官一路做大。贾琏则被他哥带着,正经进了户部做一小官。官职不高, 关键在历练。没多久,贾琏又看上了王氏娘家的女儿王熙凤为妻,死活要娶回来当老婆。
这次可是他自己看上的,没别人什么事。
贾琏喜欢,王熙凤那人现在也看不出有甚问题。爱娶便让他娶吧,没有因为她的姓氏和出生就非得强拦着的道理。
至于贾琏后来又和柳湘莲做了朋友,柳湘莲又被章珎几杯黄酒灌得进了京营什么的。这都不重要。
当一个人的权势地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用再为许多芝麻蒜皮的琐事烦心了。比如王氏,比如贾母,章珎根本不用管她们打算怎么跳。
他的官位不断上升,不管是为了男儿的仕途还是女儿的出嫁,王氏都必须靠他来给自己的儿女镀金。王氏倒是想过把女儿贾元春往宫里送,可惜贾家这边只要贾代善和贾瑚两人不点头,她就毫无办法。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元春的归宿门第必然不低。
而那个生来就为了和二房对着干的贾瑚这次也破天荒地好说话了,笑容可掬地表示日后元春妹妹出阁,他一定会厚厚添妆。贾瑚自小就在插足家族产业的经营,是以他私库之丰厚,王氏从未怀疑。心情一好,也就不再撺掇着让亲戚们给贾瑚找王家出身的媳妇。
身边无事了,章珎便默默专心在京中的诸多谋划。
现在的欧洲等国已经走向国力飞跃的阶段了,脚下这个东方古国如果还不变化,未来会很难办的。即便眼下能出得了一代明君和满朝能臣,可等明君驾鹤之后,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君王素质如何,却很难说。
这就是封建皇权的弊端,所以为了长远的发展,国家必须走向近代化。
由于章珎这次真没有掌权的念头,所以他思前想后,决定扶持一个头脑简单好控制的傀儡,慢慢地开启立宪时代。
四皇子就是章珎看中的那个傀儡人偶。早在他还身在翰林院的时候,两人就已经认识。后来,章珎离京外出,几番辗转,与四皇子的联系虽少,却始终未曾断过。
他没有明说过,但四皇子显然很清楚这位贾家长孙是站在自己这方的。
像他这样一个身家不显、才能不显的皇子,能够得到荣公一脉的支持,未来陡然光明不少。所以四皇子多年来始终暗自感激,有时也想主动给贾瑚一些好处,比如说在朝中给他开扇便宜门什么的,贾瑚却一直拒绝,靠自己的能力慢慢地走到今天的高位。
为了更稳当地把四皇子推到那个位置,这些年来,他一直悄悄地帮四皇子一点点赢得帝心。章珎不用做得多,甚至不用做得明显,更不需要直接站队。只要默默把现在的本职工作搞好,未来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