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中,秀才只是基本的入门,能中举人,才算上了一级台阶,那才算是真正的有功名了。人们只会称呼‘进士老爷’、‘举人老爷’,可没人称呼秀才老爷的。
他感觉到,贾代儒对他考举人一事,在他身上倾注了极深的渴望,或许是想着弥补自己壮志不能酬的遗憾吧。贾代儒年纪老了,贾琮很想在他有生之年,让他亲眼看见自己一步步考上秀才、举人、进士,以做报答。
而且,他也希望努力一把,能在贾家抄家前,远远地离开京城,免得麻烦。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想到时已经逃离了荣国府泥潭的自己,还要被迫负担起贾家那一摊子来。
纵然那时论起礼法来,他和荣国府只是远房族亲的关系了,可贾母、贾赦、邢夫人这些人,他根本信不过她们的品行,为了宝玉,为了自己能舒服地生活,他这个过继出去了,还有些本事的庶子,可不得紧紧抓着不放吗?
要有理有据,不引人怀疑地离开京城,最好的法子,就是考中了进士,外放出去做官。
所以,即使他已经逃离了抄家的危险,还是不能停下努力的步伐。
贾琮开始了在国子监的学习。初入国子监时,贾琮显得平平无奇。因是在京城里,贡生监生很多,都是官职爵位显赫人家的子弟,至少也是出自巨富之家。他们的身份等同于秀才,可以直接去参加举人的乡试。出身和特权让他们有一种高人一等的骄傲。
以往,贾琮还算是威烈将军贾赦之子,荣国公的后人,勉强可以和他们列入同一阶层。如今的身份只是贾家的旁支族人,落魄子弟,与那些贡生监生们相去甚远。论起才学来,贾琮也不是那种惊才绝艳,让人一见就倾倒的天纵之才。对这样的落差,贾琮坦然接受,并不在意旁人的态度,只埋头刻苦学习,负责教学的博士们看在眼里,觉着此生倒是心性坚定,不由高看了他几分。
贾代儒当年在国子监也有位出身寒门的梁姓同窗,因受过贾代儒的接济,结下了一份交情。梁生与贾代儒不同,他发展颇顺利,一路参加了考试,最后中了三甲进士,兜兜转转,如今在国子监担任博士一职。
贾代儒为了贾琮,难得地找上了梁博士,要他多关照贾琮。梁博士怜悯老友的遭遇,格外对贾琮上心,还请了几位关系好的同事在便宜时也指点贾琮一二。
国子监有位极有本事的大儒王博士,在经义策论方面尤为出色,更是教学有道。经他对症下药指点的学子,在科举考场上往往多有斩获,堪称国子监第一名师。无奈,其人并不太肯私下指导,国子监学生太多,你指导了其中一人,那其余人呢,心中难道不会嫉恨?如果指导了效果不佳,也会引来怨怼,坏了自己的名声。他已功成名就,家业也殷实,何苦揽这样的事体呢?
梁博士为了贾代儒的托付,也硬着头皮来找过王博士,想请他来指导贾琮,如果能收下他为弟子,那就最好了。如果王博士不愿,他也只好勉为其难,自己上阵了,只是效果肯定是比不得王博士的。
果然,王博士婉言谢绝了梁博士的要求,直言自己年老神衰,再没有心力精神来收徒了,还是另请高明吧。
梁博士深感可惜,但也只好作罢,自己努力地辅导贾琮,争取能让他有进益,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他在这些日子的相处中,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孩子,刻苦、沉着,而且有着超越他这个年龄的大气成熟。
他暗想,这样的孩子日后自会有一份前程,只是要看这路走得顺不顺了。而且,还得快些,不能蹉跎了岁月,自己这位老友未必有太多时间等待了。当年,出身寒门的他,不时得到了国公府公子贾代儒的接济,在国子监中才能生活得比较有尊严。如今,自己不算大富大贵,好歹身份体面,日子也过得去,贾代儒却落魄潦倒了,因此他多年也不愿与故人来往。如今,他难得殷切求助,自己却没能办成,唉!他觉得有些无颜面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