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工坊就建在了手工作坊的庄子里,眼瞅着房身建了起来,马上就能上梁封顶。
贾政几人到时,这边招工面试已经开始了。
负责登记信息的管事突然闹肚子跑了,人员一时不凑手,贾政便让宝玉和贾环顶上。
看着黑压压排成一条长龙的队伍,宝玉怂怂地咽了咽口水,话说他可从未经过这样的事儿,更没有同贫民老百姓打交道的经历,这会儿心里有些打鼓,有点怵。
贾环表现的明显就镇定多了,拉着宝玉坐到面试桌前,将毛笔塞到他手里。
“我问,你写。”
宝玉一听只需自己写字记录,心里也安定下来,铺平纸张,又磨了几下墨,便准备下笔。
“下一个。”
队伍中一个十来岁骨瘦嶙峋的小子上前来,穿了件补丁叠着补丁的灰色衣裳,双手紧握显得很是紧张局促,眼神怯懦地看向贾环。
贾环面不改色地瞧了他几眼,沉声说道:“姓名,年龄,家住哪里,有何手艺特长,详细说一遍。后面的也按这个程序来。”
“小的,姓、姓李,叫驴蛋,今年十、十二,家主二十里外的北坎子村,我会编土筐和簸箕,别的小物件,只要有样子,我也能学会。”
那小子越说越顺溜,说到他擅长之处,眼神都变得自信了不少。
贾环暗暗点了点头,心里还算满意。会编织,说明他是个心灵手巧的。火柴工坊工人的技术含量算不得高,这般水准已是足够。
“……留,下一个。”
贾环将王氏挑丫鬟的方式方法运用到了这里,选的都是那些眼神清正,年富力强,又有一技之长的巧手之辈。
只一个时辰,贾环就将所有应试者过了一遍,从中挑出了五十名合格的人选。
贾政大致又观察了一遍,并未发现大的不妥之处,向贾环投去了赞赏的眼神。
大管事让入取的工人们签字画押,不会写字的就按手印。
又给大伙讲清楚薪资待遇和规矩制度,定下七日后开工。
回去的路上,贾政问俩小子有何感想时,宝玉不解地问道:“被选中的他们竟然那般开心,一个月一两银子的薪资真的能养活一家老小吗?”
贾环鄙视地翻了个白眼,道:“每月一两,一年就是十二两。城西贫民区的普通百姓,一家子七八口人,有二十两银子,就足够他们过一年。你自己说,这十二两银能不能养活乡下的一家人?更何况那些人家中大多有田地养牲畜家禽,这样算来每年还能有不少盈余。”
宝玉微张着嘴,目瞪口呆地看着贾环,呆呆地问:“……环儿为何了解的如此清楚?”
贾环道:“哼!你有那讨好姐姐妹妹的心思和鼓捣胭脂膏子的工夫,不如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儿,你就会了解了。
宝玉被弟弟鄙视,似乎受到了打击,蔫头巴脑地低头思考人生去了。
贾政没再理会宝玉,倒是同贾环聊了起来。
问及贾环的志向,他一本正经地道:“爹,我想要进军营历练一番。”
贾政想了想回道:“你年岁还小,需得再等上个两三年再说。身子未长成,军营训练强度太大,一旦伤了底子,就是一辈子不可逆转的损伤,有碍寿数,得不偿失。你不如用这几年打熬基础,苦练功夫,来日入军中方能如虎添翼,如鱼入海。”
贾环仔细品了品贾政话里的意思,本来想说他的骑射拳脚功夫已经很有模有样的话也被他吞了回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确实不应该为了一己之私而让父母为之担忧。不就是两三年的光景,他等得起。
“是,爹说的有理,儿子谨遵教诲。”
贾政欣慰地笑了,这个儿子是闹腾了些,却从未让他失望过,比他两个哥哥要强上不少。
想起大儿子,贾政不禁叹气不已。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