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娘是坚决不同意青儿娶明珠的。明珠那姑娘早先还好,秀秀气气,斯文白净,看起来温婉甜美。
可瑾娘婚后两年恰逢林父寿辰时,舅舅又呆了一家过来给林父贺寿,瑾娘再次见到明珠。那时候她也十三四岁了,被舅母教导着管家理事。因为好歹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种,舅母还让舅舅教导明珠生意之道。
舅舅对此倒是认同,也用心的教了,可耐不住有个拖后腿的舅母。舅母斤斤计较,泼辣刁钻,小心思多瞒不住人,偏还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明珠那时候就有些肖似舅母了,那脾性,当时让瑾娘没少皱眉头。记得当时她心里还想,明珠若是低嫁还好,若是高嫁,就凭她和舅母如出一辙的脾气,以后有的苦头吃。
难不成最后明珠要成她弟媳?
好在不等青儿发话,林父就直接婉拒了。而且找的借口还很简单粗暴,说是从京都回来时,瑾娘特意提醒过别太快给青儿说亲。一来她那边有看好的女子,只等青儿出息后就能上门相看。二来京都有好的书院,瑾娘还指望弟弟以后去京城读书,姐弟俩相互间有个照应。
瑾娘:她说过这些话么?
貌似没说过,可貌似也说过。记不清了瑾娘就努力从记忆里挖掘有用信息,最后发现,她确实说过让青儿暂时先别成亲的话。
不过那话就含蓄委婉多了,大致是说人往上走,接触的层面高,相对的,可挑选的余地大,未来相看的姑娘也会更好。
瑾娘在青儿和徐的婚事上的想法实际上是一样的,毕竟两人都未来可期,没必要早早就定下亲事。他们现在都是没什么功绩没什么名头的半大小子,就是给他们说亲女方条件也不会多好,所以,还得再等等。
这段记忆从脑海中翻涌而出,瑾娘面上流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父亲说的没错,她对青儿的婚事确实另有安排。但这所谓的“安排”,并不是说要给青儿做媒什么的。而父亲却将她的话过分解读,然后以此为借口拒绝舅母的提亲,嗯,这事儿没毛病。
稍后青儿又在信上说,往京城送一趟东西不容易,所以自家派人过来时还提亲询问了徐父徐母,看他们有什么东西要捎过来的。徐父说没有,徐母倒是给置办了两件,也就是早先瑾娘看到的那些不合身的衣衫鞋袜。
看完书信后瑾娘将信仔细的收起来,随后才将各色物品分配到各人手中。
不管是徐母给翩翩做的衣衫还是姨母给她准备的,都给翩翩送去。不管是否合体,是否符合流行时尚,总归是两位长辈的心意。东西放着不穿也可以,可长辈的这些好心要领。
随后又将给小鱼儿和荣哥儿、长乐的衣服也派人送了过去。
片刻功夫几人都过来了,先是叽叽喳喳询问东西都是谁送的,随后才对东西的好坏发表见解。
长乐和翩翩都不是小孩子了,知道有些话不能说,所以也只能拿着徐母买的不合身的衣裳在瑾娘面前一展示……瑾娘,瑾娘能怎么办?只能说好话调和关系,“都是母亲和你祖母的心意,这心意贵重,你们不好糟蹋了,”所以直接把这衣衫压箱底或是供起来就行了。
长乐和翩翩秒懂瑾娘的意思,笑嘻嘻的应了一声“是”。
中秋当天城里有灯会,恰逢徐和长安长平都在家,翩翩就吵着嚷着让三哥和两个侄儿领着她去城里看灯会。
翩翩一出声,长乐和小鱼儿也坐不住,两个小姑娘也吵吵嚷嚷着要一起去。
徐现在对家中几个小姑娘的忍耐和关爱的力度大大提高,虽然听到翩翩提议的时候,翻着白眼一脸不耐烦,可还是征求了瑾娘的意见,在晚饭后还是带着妹妹和几个侄儿侄女,一起出了家门。
几个半大小子大姑娘都走了,家里顿时清净下来。
正好荣哥儿也睡着了,徐二郎就侧首问瑾娘,“你想不想出去走左?”
瑾娘:“……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