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在申请签证时,签证官问她“有什么专业特长”,农妇还能有什么技术呢?她只得说,会剪纸。说着,当场拿起签证官桌上的一张纸,不一会儿就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签证官从未见过这个,大为赞叹,立即盖证同意。
在签证官眼里,懂英语、懂电脑的见得太多了,但会剪纸的人不多,这就是价值所在。这就叫“一招鲜,吃遍天”。
第三是要未雨绸缪领先一步。张良、萧何、韩信都是某一方面不可替代的卓越人才,为什么刘邦在论功行赏时,把萧何排成
第一,而不是张良、韩信呢?因为这时候,刘邦已经做上了皇帝,坐稳了天下,他不需要打仗了,所以打仗的杰出人才张良、韩信就不再是不可替代了。
建国之初的刘邦,考虑的是如何安定人心、发展经济,这样的新形势下,搞行政的萧何变得更加重要,更加不可替代了。所以,不可替代也有一个时间的概念,也是会变化的。要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就得未雨绸缪,在思路上紧跟领导的要求,在专业结构上不断更新。
比如萧何,在刘邦灭秦后,众将进入咸阳纷纷大肆敛财,萧何却直奔秦朝档案馆收集秦朝的各种文献资料以作为今后治国的参考,为西汉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灭项羽,国家重新统一,萧何为适应国家长期法制建设的需要,于是制定《九章律》,这是汉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大法。历史上著名的“萧何定律”,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刘邦把萧何定为功臣第一,不仅在于当年打仗时的不可替代,更在于他在治理国家上的不可替代。要是没有这种与时俱进的意识,那很可能马上就会被淘汰。
《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说曹操有一个歌伎,声音极为清亮而性情极端恶劣。曹操想杀她但实在舍不得。这歌伎仗着这无可替代的歌喉而肆意妄为。曹操就挑选了一百个歌伎,教她们练声,不久有一伎脱颖而出,音质之美赶上了那个“恶性者”。曹操毫不犹豫,把这“恶性者”一刀砍了。
这“恶性者”的悲剧,就在于她没有认识到,如果故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那么,“不可替代”就会沦落为“备胎”。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是一个永远的课题。
说得功利一点,现代职场的本质就是交易,而交易的本质就是需求,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上级对你的需求和你自己的能力决定的。你有能力满足这种需求,你就是人才,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能满足这种需求,你就是不可替代。因此,当你的部门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人时,你就该提醒自己,他们中的某个人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备胎”?
当你连续几年在一个岗位停滞不前的时候,你就该反思一下,我的能力是不是已经跟不上新的需求?事实上,每个职场人都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绝活儿是什么?我凭什么不可替代?我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创造什么别人不能创造的价值?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就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有疑问,那么,你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