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自己有道理,却弄得像欠了人家似的。这是什么情况?当同事请你帮忙做件事,你不想做,却怎么也拉不下脸来拒绝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
你心里憋屈倒也罢了,说不定从此就结了个对头,你说冤不冤?
朋友老汪的女儿,去年刚大学毕业,到一家单位工作。办公室里有一位老大姐,恰好住在同一个小区,就以前辈的口气,大大咧咧地说:“小汪啊,以后下班我就搭你的车啊。”
小汪当时也有点为难,但初来乍到,毕竟不好当面拒绝,就说:“好啊好啊,反正也是顺便么。”
几次便车搭下来,这老大姐把搭便车,当成了理所应当的福利。有时还会说:“啊哟,我这个表格还没做好,你等我十分钟啊。”
而小汪晚上要加班呢,还得跟她汇报:“我晚上要加班,不好意思,要不你自己先走吧。”如此这般地几个月下来,谁受得了?更何况小汪刚出校门,同学朋友之间吃饭喝茶逛街的事很多,哪能天天给她做“专职司机”。以至小汪看到要下班了,就开始烦恼起来。再后来,就开始编借口了,想方设法不让这大姐搭便车。大姐也是人精,这点“小把戏”一眼就看穿,于是就不高兴了,开始在办公室里,在领导那里说小汪的坏话了。可怜小汪刚工作没几个月,就结结实实地把一个前辈给得罪了。
这事说起来,其实挺可笑也挺简单的。车是小汪的,凭什么一定要让你搭便车,是你人品爆棚啊还是德高望重?一声“不行”不就完了吗?但事实上,“拒绝”这件事,对许多人来说,往往比付出还难。
怎样不伤感情地拒绝同事的请求?宋人张邦基的《墨庄漫录》里,记载了一个大文豪苏东坡拒绝人的故事。
苏轼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的大名人,官做得不算大,影响力却绝对不小。有个苏家兄弟当年的老朋友,想让苏辙帮忙谋个差事,苏辙委婉地拒绝了。这人不死心,想想苏辙最听大哥苏轼的话,就想从苏轼这里来个“曲线救国”。苏轼自然知道他的来由,倒上茶,相对坐下,也不等他开口,就跟这位老朋友说起了一个笑话。
苏东坡说,从前有个人,家境贫困,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干起了盗墓的营生。他先挖开一座坟,里面的人竟然裸体而卧。这人对盗墓人说:“我是西汉的杨王孙,你难道没听说过,我是因主张裸葬而出名的。我裸身而葬,哪有什么东西可给你?”
盗墓人只得换了一座坟,费了老大的劲,进入墓中。墓中竟是一个国王,这下可发大财了吧?哪知国王说了:“我是汉文帝啊,生前我专门下诏,规定我的墓葬中不得有金银首饰,只能用瓦器陶器,这里实在没有值钱的东西,真是不好意思啊。”
盗墓者不甘心,东转西转,看到有两座坟墓连在一起,十分高兴,心想,总有一座有收获吧。他便马上动手先挖左边这一座。打开后,里面的那人说:“我就是那个不食周粟而被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我连吃的也没有,哪有什么东西能给你啊?”盗墓人说:“行,行,你别说了,我到右边那座去看看。”伯夷笑了:“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右边那座埋的是我弟弟叔齐,我们两个是一块饿死的,你看我这副样子,他能好到哪儿去?”
苏东坡讲到这里,那老朋友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再也不提求职的事,喝了一会儿茶,聊了一会儿天,就走了。
苏轼自然不是无缘无故说笑话,他的意思是,我也知道你是不得已才来找我的,就像那个盗墓人一样,也是没办法了才想到去盗墓。但我和苏辙呢,就像伯夷叔齐两兄弟一样,实在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帮你找一份工作。来人当然也理解了苏轼的这一番苦心,觉得苏轼虽然没有帮上忙,但对自己还是很上心的,也就没什么不高兴了。
同事间互相帮助,乐于助人,这当然是应该的,但这里也有个是否合理是否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