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队中,谁最有话语权?这个当然不可能有明文规定,但身在职场,每个人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说起来无非是“三看”;一看职务,毫无疑问,谁是领导谁说了算;二看资历,一个人在部门里资历深、根底牢、人脉多、底细清,上上下下都要卖他几分面子;三看业务,专业尖子,团队出业绩要靠他打头阵,说话自然有分量。
一般说来,做主管的往往是资格老、业务精的,这个话语权就自然不成问题。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领导是个“空降”的年轻人,而下面却有几个资格老、业务精、有影响力的骨干,这个就有点微妙了。而恰恰有些老资格呢,对年轻的同事,甚至是新来的领导,就喜欢倚老卖老,处处要干涉、事事要指导,有时候还会居高临下地数落几句,弄得你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碰上这样的“卖老族”,是件很头痛的事。你要总是让着他吧,一开始就吃了个“下马威”,以后工作就更难做了。你要不听他的吧,他就会说你年轻人不谦虚,甚至暗地里给你下个套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怎样与“卖老族”相处,也是很考验职场智慧的。
三国时候的曹爽,就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因为是皇亲国戚,占了血统的便宜,才得以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一起,共同辅佐八岁的幼帝曹芳。
司马懿历经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曹魏的领导人,几十年摸爬滚打,从一名基层官员一步步升到大将军、太尉,是名副其实的老资格,论经验、论资历、论手腕,做曹爽的老师都绰绰有余。
但曹爽不知深浅,忘乎所以,以为自己的本事很大,企图大权独揽,一个劲地打压、排挤司马懿。
而司马懿呢,他也不跟你正面冲突,而是不动声色,表面退让,还假装生病,在家里休养,以麻痹曹爽。
暗地里却密谋策划,结党营私,终于趁着曹爽外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将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诛灭三族,彻底掌握了朝政。
而同样是在三国,还有一位年轻人,在与老资格同事的相处上,就把握得很好,最后不但得到了老同志们的支持,还打了一个大胜仗,成了一代名将。
他就是吴国的陆逊。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刚刚做了蜀汉皇帝的刘备,要为他的结拜兄弟关羽报仇,御驾亲征,带了数十万大军来攻打东吴。
因为在前一年,东吴偷袭了荆州,杀死了蜀国镇守荆州的大将,与刘备情同手足的五虎上将之首关羽。
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谏,铁了心要为义弟报仇,全国的兵力倾巢而出,一路气势汹汹地杀过来。
蜀军势如破竹,东吴是连战连败。东吴皇帝孙权惊惶失措,先是想求和,被刘备拒绝。于是就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来抗击蜀军。
这时候的陆逊,年纪不过38岁,也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当时东吴的大臣如张昭、顾雍等都认为,陆逊乃一介书生,年纪轻声望低,怕各位老将不服,生出祸乱。应该说,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
陆逊所带领的团队中,有黄盖、韩当、周泰、朱然等一批名将。像韩当,相继辅佐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吴王,在赤壁之战、三江口之战、濡须口之战、荆州之战中屡立大功。黄盖、周泰、潘璋、徐盛等也都是东吴的开国功臣,几十年来出生入死,战功卓著。朱然虽然跟陆逊年纪差不多,但他当年曾和孙权一起读书,跟孙权的关系非同一般。现在来了陆逊这样一位白面书生做主管,都有占不服气。
连陆逊自己也对孙权说:“江东文武,皆大王故旧之臣;臣年幼无才,安能制之?”孙权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在陆逊走马上任前,特意给予他“假节”的待遇。“节”是皇帝的信物,武将“假节”,相当于后世所谓的“尚方宝剑”,在战时状态下可以不必请示,直接斩杀触犯军令的将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