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成瑞为躲避官府,匆忙去潭州。一路翻山越岭,路经石马潭,眼前是一座高山,四周荒无人烟,却见山上一缕炊烟冉冉升起,想这高山上居住之人,一定是佛僧仙道之人,正好路过,不可错过。便寻路上山探看。走到半山,见一面瀑布从石涧上落下,耳听得如狂风呼啸之声,那石涧之上,隐约见一位仙女般少女,亭亭玉立,正在独自练功。杨成瑞疑心自己在做梦,待上得涧来,果真是一位女子,不禁惊异不已,但见得:
面如满月,身似轻燕。靑衣紧身,更显亭亭身段;双剑在手,恰好英姿飒爽;气喘徽徽,犹如梨花带雨;初见少年,不觉羞花闭月。潺潺山泉柔玉面,轰轰瀑布壮武威。
成瑞忙上前施礼,道:“姑娘可是人还是仙,为何一人在此练功?”那少女一看,见是一位年轻英俊的后生,不觉羞涩,只得双手合十,低头道:“阿弥陀佛!施主何故到此?”杨成瑞从小闯荡江湖,一听这少女乃佛门中人,便道:“我是路过此山,见山中有炊烟,一时好奇,便想上山想拜访仙道高僧,没想到在此遇上姑娘,真是有缘。”
原来此女子便是慧宁神尼收的徒儿孙碧云。碧云从小跟随师父,很少与外人打交道,今日遇见的又是一位年轻英俊的后生,不便多说话,准备收尸回洞。就听远处有人叫唤:“云儿,你在跟哪个讲话?”杨成瑞一看,却又是一位道妮,看上去五十多岁年纪,款款走来,想她叫这姑娘叫云儿,一定是她师父了,便施礼道:“师傅,晚辈成瑞有礼了。”看那道妮:
布帽盖头,素袍裹身,虽说深山修道无邪念,却难掩徐娘半老风流态。只看慈眉善眼天颜静,却不知仙风道骨功夫深,山中隐居数十年,静心修道赛神仙。
那慧宁神尼见杨成瑞青春年少,彬彬有礼,便笑了笑,道:“施主怎能私闯佛门禁地,难道不怕老尼惩罚么?”杨成瑞晓得这道妮在取笑他,也笑了笑,道:“师太此言差矣,小辈倾慕深山修行之人,今日正好在此路过,便想上山拜访,不想是两位女子师徒,小辈唐突,还望师太宽恕。”
慧宁神尼便同杨成瑞问了些话,晓得了这杨成瑞的一些来历,原来也是孤儿一个,无亲无故。便对杨成瑞道:“今日天色不早了,男女有别,恕贫妮不能留宿,施主早些赶路吧,贫尼恕不奉陪了。”成瑞听了,一时也觉不便,只得施礼道:“既然如此,待晚辈哪日有空,早些来拜访罢。”慧宁神尼笑回了礼,便随孙碧云回洞。杨成瑞双眼直勾勾地看着女子离他而去。
这孙碧云回到洞中,就有些心事上来,想起十年来一直陪伴师父,日出以青山为友,日落与明月相伴,与世无争,心境平静犹如止水。只是到了少女青春期,哪能没有思春之心?今日被杨成瑞这个不速之客打破平静,心中便难以清平,心绪乱了,便难以自控,晚上生火做饭,也便心不在焉,把好好地一锅饭给烧糊了。慧宁神尼哪有不觉察,晓得这妮子已为情所动。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强留结冤仇,看来这小鸟是要离窝展翅高飞了。慧宁神尼虽是自己一生不敢动过凡心,却也晓得其中滋味,不是一个少女能轻易自制得了的。她并不想让徒儿碧云像自己一样,伴随青灯、手捧黄卷过一辈子,更不想要碧云终身陪伴她这个孤身老尼。她曾对王氏说过,要收一个带发弟子,而不是一个削发为尼的道姑。现在碧云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以今日的情形看,人各有志,岂能强留。她观察了那个少年,从外表与谈吐来看,与碧云倒是匹配,只不知人品如何?便把碧云细细盘问,碧云哪解师父之意,心慌意乱,胡乱说几句愿意跟随师父一辈子,不嫁人等口是心非的糊话来。神尼一听,笑了笑,道:“好一个徒儿,师父带你多年,相依为命,情同母女,到头来不肯说一句真话,师父白疼你了。”
孙碧云一听,晓得自己的心事也瞒不过师徒,却怎好启齿。神尼看她那神态,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