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绝不在少数,不过这位老先生如今已经49岁,还在北大里读书。
这位老先生明年才毕业,以0岁高龄在北大第一届史学门以第一名毕业,也算是个奇闻。
沈尹默感觉不能再问太多,不然自己真不敢当北大教师了。
——
回到住处后,李谕收到了一封美国发来的电报,发报者是中国飞行先驱冯如。
冯如是个坚定的爱国者,实在忍不住,必须回国效力。
李谕已经让他比历史上在美国多进修了一年半,并且在大量资金资助下,他的飞机研制能力已达到美国航空协会的主流水平。
而且冯如还考到了美国航空协会的甲等飞行员证书。
冯如不仅自己回国,还准备把工厂迁回来。
李谕肯定要尽最大能力帮助,正好游轮派上用武之地,直接安排去拉回一个飞机工厂!
同时李谕让冯如把工厂里的技师,包括几名美国技师都挖回来,薪水一切好谈。
给冯如回完电报,李谕马不停蹄去袁世凯的总统府呈文,希望尽快批下一块地用作飞机工厂。
袁世凯和直隶高官段祺瑞听了李谕的话,有些难以置信。
袁世凯说:“我虽然知道世上有飞机一物,但又听人说你在日本时一直宣传飞艇更有前景。”
李谕感觉有些头大,自己是想忽悠日本人,没想到袁世凯耳目这么多,已经知道此事。
李谕只好说:“大总统,飞机虽然发展历史比较短,但胜在机动性强,并且造价低。”
冯国璋说:“机动性强,造价也低?不正好契合我们的需求?”
袁世凯点点头:“我更想不到我们自己国人可以造出来能上天的飞机,对了,我记得去年意大利一场战争中,出现了飞机。”
李谕晓得没有军队支持,国内的环境下研究飞机必然前路坎坷。
反正对飞机坦克之类的东西而言,战争一直是最大的催化剂,于是李谕说:“可以想见,飞机在战争中有极强的侦察能力,远超传统骑马步行的侦察兵。”
袁世凯说:“好东西!若能配合你的无线电一起用,战场上不就有了眼睛。”
李谕说:“大总统英明。”
“批!多少地都批!”袁世凯说,“这项开支列入军费预算,华符(冯国璋字),你和军部一起亲自监督此事。”
冯国璋说:“属下也感兴趣得很,甚至还想坐飞机到天上瞧瞧。”
他们出钱更好,但李谕很清楚,搞飞机产业最多就是培养点航空人才,积累积累经验。以北洋政府的财力,根本支撑不起成规模的空军。
但民国必然缺不了汽车、飞机、无线电,培育人才的同时少量产出一些飞机,就是胜利。
有袁世凯开绿灯,李谕很快就在天津拿到一块工业用地。
前去视察时,冯国璋仍不住询问飞机的事:“李谕院士,现在洋人造的飞机,能飞多高?”
李谕说:“两千米问题不大,不过考虑安全,一般不会飞那么高。”
“两千米?”冯国璋抬手比划了比划,嘿嘿笑道,“李大院士莫怪,我对这种高度没什么概念。”
李谕说:“泰山14米,就是说飞机可以轻松从泰山上头飞过去。”
“我的老天爷!”冯国璋惊讶道,“比泰山还高!”
李谕说:“这才哪到哪,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达到万米高空。”
冯国璋睁大眼睛:“这也行?”
李谕说:“我什么时候骗过人?”
“厉害!厉害!”冯国璋连连说,“难怪洋人这么厉害。”
李谕则说:“厉害的不是洋人,是科技。”
冯国璋突然想到:“还有一件事我比较好奇,你怎么能这么精确地说出泰山高度14米?这数准不准?我听人说,泰山有三四千米高。”
早期徐霞客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