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算是耕读之家。
上数到周祖父的时候,家里还是农户,出了温祖父这个读书有几分天赋的人,一朝中了秀才,这才改换了家中的门楣。
不过温祖父也就止步于此,几次乡试都不中,甚至还差点拖垮了家里,毕竟在这个时候,读书是很废银子,往往需要举家,甚至是举族供应一人,还未必能够供应出来。
温祖父倒不是个死读书的人,几次没中,虽然心中遗憾,便果断的放弃了往上考的想法,并且打点之后,为自己谋求了一个主簿的职位。
主簿虽然不入流,甚至连品级都没有,只是个小吏,不过对小地方来说,已经够用了。
虽然都说穷秀才,富举人,但穷秀才三个字,是用来形容,那些考上秀才,却又想要进一步,屡次不第,却又不肯放弃的人。但凡是肯放弃科举之路,即便只是个秀才,也能过得很好了。
不拘是开个私塾,还是如温祖父那般,谋求个小吏的职务,都能叫一家人过得舒舒服服。
温家便是如此。
温祖父放弃了可靠,成了主簿,虽然只是个小吏,但惠及温家,甚至是整个宗族,都已经尽够了。
家里肉眼可见的富裕起来。
温祖父心中有野望,自己既然不能进一步,便把希望都寄予到儿子身上,他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不是读书的料子,苦读十几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倒是小儿子,便是温父。
自小就聪明伶俐,很是有几分天赋,一点就通,此时的温家也不比温祖父读书时候,富余不少,温祖父自是大力培养。
温父虽然不是那种天之骄子,但也不负众望,不到三十岁,便中了进士,虽然只是一甲里的末流,是倒数几名里。
但那也是正经的进士不是。
温父本来是想要留在京城,入翰林院,不过考试失败,只能去了青州做了个县令。
大抵读书的时候有些过了,让温父的性情也有些迂腐,期间虽然没出过错,但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政绩,故而他的青州县令一坐就是十多年的时间。
一直到温父快要四十多岁的时候,上下打点,好不容易谋了锦洲知府的职位,却没想到上任还不足一年的时间,便一病而亡。
温家本来就是靠着温父撑起来,他没了,温母又是个柔弱无依的性子,夫君没了,她撑不起门楣,只一个劲的抱着儿子哭,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
也就是温祖父还在,强撑着身子,打点剩下的事情。
后来又变卖了所有的家业,带着老妻和儿媳妇以及年幼的孙子,回了老家生活。
温家老家是豫洲颍川郡人,和锦洲相隔甚远,即便一路慢慢行,但长途跋涉,再加上先前的操劳,儿子的过世,叫温祖父才回到老家,便有些不好了。。
只是看着老妻和柔弱无依撑不起事的儿媳妇,温祖父叹了口气,便想着在自己离世之前,把孙子的后路给安排好。,新m..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