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商业逻辑是聪明的逻辑,商业只想赢。 要想将收益最大化,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十分耕耘等分为十份。抛开所有变量,只依照小学加减法来计算,那么当每分耕耘都得到一分收获,最后可以得到十分的总量。哪怕其中一半暴死,也会有五分的总收益。而粗制滥造的产品,会让人感觉“是个人”都可以轻松胜任,由于产出数量庞大,甚至会让围观群众产生这玩意特别流行的错觉。 那些真正群策群力,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充满理想主义汗水的作品,一旦突出重围,口碑大爆,往往能够破圈。 破圈后,作品不再依赖其内部的评价体系,甚至也不仅仅是大众的普世价值观,而是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当更多观众慕名而来,票房宛如长鲸吸水、细水长流。一旦经受住时间检验,还能载入教册成为经典。 影片实际制作过程则充满各种变数。 比如适合的演员没有档期,只能找替代的演员,又或是主演片酬太高,导致其他预算削减,效果做不出来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就算了。导演本身水平就烂,脾气还大,其他剧务也是各种摆烂,以至于演绎的故事可能还没有现场真人秀精彩。哪怕以上都HOLD住了,推进中也总会有各种事故导致拍摄延期、预算不足,哪怕最终效果不错,也可能被剪辑得支离破碎,更不要说跟电影专业毫无关系,基本只会看报表的,偏偏拥有最大话语权的投资人了,从前他们还能够迷信专业人士,现在有了大数据支持,喜欢指点江山的爹味已经洗不掉了。 ……从立项到收官,中途的变数太多,能够顺利做出成品,而非半途夭折,已经是二八定律中的那个豪横的【二】了。 看到上映的片子,观众充满疑惑,为什么这么烂的片子还能继续拍下去。 导演和演员难道不知道自己在拍烂片吗? 其实我也很疑惑。 他们不知道。 因为在那些人心里,他们是不觉得自己在拍烂片的,相反,他们可能认为自己非常牛逼。 虽然烂片公司只是仗着垄断优势控制了宣发渠道,就好比本国海运发达是因为恰好位于太平洋海运航线,且处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夹板。这是天然的地理优势,所以仅仅靠着关税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要是回到封建时代,根本不存在地理优势。曾经黄金贸易线隶属亚欧板块,长安-中亚-西亚-地中海的丝绸之路,当坚船利炮尚不足以横渡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进行商品贸易,本国是被彻底边缘化的……因此这份地理优势还要得益于哥伦布的航海大发现,工业革命完成,殖民主义浪潮,全球一体化…… 一言蔽之,时代进步了。在风口上,一头猪也能飞上天。 根本不需要太努力,只要躺着就赢了。 但是。但是代表着转折—— 要是有人把成功的主要原因归于躬匠精神,并不是赶上了好时代,而是特别会鞠躬才会赢。不仅自己鞠躬,还指责别人鞠躬的姿势不对,发力方式不够仙人,我只会觉得脑子有病。 电影的梦工厂是各种名利汇聚的高端圈子,充斥着【白手套】【洗钱】【包养】【二代目】【COSPLAY】等灵感词汇。 人与人的想法互相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最终的呈现效果是非常玄学的。 大概率会满足木桶定律,即决定木桶容量的,是组成桶围最短木板的高度。只要有一个明显的短板,最终会影响到所有人努力的结果。 所以根本不是想不想拍好的问题,而是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