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呵成” 墨字时,先生总会四处游走以便于随时纠正大家错误姿势。 “头要摆正,不能随意左右摇摆” 他用戒尺扶了一下萝卜头的脑袋,继续游走着。 赵怀民跟前摆好了纸张,沾了墨汁,眼瞅着上面染了墨点,方才下笔。 “...注意纸面整洁,下笔要稳..” 话音从赵怀民后脑勺蹦出来,他顿时吓醒了。 下意识看向自家弟弟,却见赵怀德脸上沾满了墨汁。 而赵怀兴却笑嘻嘻,还招呼其他人一起嘲笑。 “..肃静..” “今日课业:墨字五张,背诵《孝敬》第一章” “老夫明日要验收大家的成果” 夫子走了,留下一片哀嚎声,隔壁随即就响起了一阵读书声,丙班开课了。 夫子的讲课声萦绕在耳畔,他心想着:自己多活一辈子,如今已经7岁倒也不怕,主要是怕赵怀德不适应,这孩子在家里就胆小,总喜欢跟在周母身前身后转溜,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有点怯懦,只有能依靠自己,这就是周母坚决让赵怀民跟在私塾陪读的原因之一,赵老太太不太乐意,因为半大小子已经是家里的劳动力,可以下地除草,播种,干一些农活。 还是赵永禄拍板才让他有机会读书。 甲乙丙丁班授课时间不一样,都会错开,《孝经》一般由顾夫子亲自教授,而《论语》《三字经》就由外聘老师教授,那些外聘老师多为为生计所迫的秀才举人担任,因为要备考,所以他们课堂氛围相对比较轻松。 甲班是今年要下场科考的学子,一般很少出现在学堂,更多的学子都是去官学蹭课了。 与赵恣不一样,在私塾就读的孩子多为寒门学子,官学藏书多,老师见闻识广,讲课幽默风趣,常常引经据典,更受到学生追捧。 而且官学经常在公馆公开授课,为得也是博得好名声,广纳人才。 赵恣在丙班,早已学完《孝经》《三字经》,正在学习《论语》。 赵怀民兄弟几个正在廊外等着他,里头传来朗朗读书声,声音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赵怀德却扁扁嘴,脸上挂着泪,伸出手索要抱抱。 赵怀民刚刚给他梳洗完毕,这会儿正靠在廊下发呆(睡觉)。 只是伸出手将他拢进怀里,让弟弟靠着自己。 四岁孩子要慢慢适应寄读的苦日子。堂弟离他们很远,在走廊另一边离乙班挺近,这会儿竖着耳朵在听着什么,嘴里碎碎念。 “哥,我们什么时候能见到阿娘?” 村里人都爱叫阿娘,亲切细腻。他眼珠子啪嗒啪嗒掉,赵怀民细声哄着:“你乖乖听话,再过十几天就可以见到阿娘了” 每隔半个月,他们都有一天的探亲假,应该可以去回去看看。 赵怀德扑在怀里,抽抽嗒嗒着,闷闷的。 “羞羞羞” “就是他,刚刚墨汁弄脸上了” 几个小屁孩儿突然冲过来打了赵怀德一下。 赵怀民怒了。 他作势捞起袖子就要干,小萝卜头你追我赶,落慌而逃,还有摔倒在地的,不顾脸面,连滚带爬一把鼻涕一把泪,嗷嗷叫。 “唔啊!” “父亲呜呜呜..” 居然哭了!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