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哪,你能给我讲讲东西方绘画的审美差异吗?我觉得西方绘画早期崇尚写实,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无一不代表画家眼里的实体美。
我们C国的绘画就不同了,无论人物山川,花鸟树木,抑或雷电海岩,都是寥寥几笔就跃然纸上,生动传神。大学里看了点西方美学,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呵呵,老公,这是我印象中,你对我第一次这么谦虚。情哥可教也!”
“嘿嘿,高手面前别当假专家喽。”
“呵呵,军军,我也不敢妄加评论,就说说这么多年美术实践的体会吧。”清清一直温婉含蓄,东方美人一个!
“东西方绘画的审美差异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先分析一下各自的表达方式。世界上的文化分两种:一个是东方文化,一种是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的底蕴就是讲究传统,特别是对国画来讲,讲究线条、笔法、意境和韵味,在似与不似之间,就为最好的画。
比如,八大山人的荷石四屏,画的很像,像照片一样,这幅画就不是一幅好画。但是如果你画的一点都不像,那也不行。
西方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写实,逼真,以油画为代表。
首先你必须画得像,男的就男的,女的就女的。再一个就是色彩,穿的红衣服还是白衣服,是在早晨还是晚上,一定要在这幅画里面交代清楚。”
她都讲完了,还沉浸在艺术田园里追忆和陶醉。
“嘿嘿,清清老师,我可不可以斗胆直言啊?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呵呵,老公你说吧,知道你总是天马行空。其实,真正的大师从不评论,他们往往是兼收并蓄。”
清清老婆厉害啊!绵里藏针。哼!不就是欺我画盲一个嘛,只会瞎评论。
“我大胆猜测!东西方绘画正在走向融合,首先,印象派你知道吗?”哥们强不知以为知。
“嗯。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艺术流派,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等,莫奈被称为“印象派之父”。梵高被称为后印象派,其《向日葵》是最瑰丽的代表。
印象派的画家执着于外光的变化,他们画的物体没有轮廓,只有变幻莫测的光线。据说莫奈能捕捉一个小时内的光线变化,他总是说:太阳又下山了,我追不上太阳!
当学院派的画家看到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时,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
她对艺术了然入怀。
“那么,抽象派又是怎么回事呢?”
“呵呵,军军,你想考本姑娘吗?所谓印象派是更倾向写实的风格,而抽象派不是写实的绘画。告诉你:只要这幅作品画的什么都不是,比如一根线条,一个色块,那就是抽象了。
几何抽象〔或称冷的抽象〕,冷抽象的大腕儿是荷兰的蒙德里安。
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这个画派以俄国的康丁斯基为代表。”
她对大师们钦慕不已。
“哈哈哈,我只想说说绘画以外的东西,这是边缘学科,一旦留意,你可能就,嘿嘿,永垂不朽了。”我是个门门通,样样瘟的家伙。
“呵呵,说说看,要是乱说,哼!”清清在美术方面是不遑多让的。
“我想说的是库波卡,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哥们特不理解,音乐式和谐是什么意思?
贵人,我想给你讲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音乐是从后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同时,还汲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