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油灯的光芒,傅松勉强看清了房间的全貌,屋顶是茅草盖的,没有吊天棚,还能看到黑漆漆的大梁。墙壁直接用黄泥抹的,也没刷白灰,时间久了,墙上遍布裂痕,墙角还有两个洞,不知道是不是被老鼠掏的。
一个字,穷!
傅松心里叹了口气,问:“老大明年上学?”
纪鹏点头道:“本来今年该上的。”
今年该上却没上,估计还是钱闹的。
傅松道:“一定要让孩子上学。”
纪鹏道:“禾禾也这么说的。”
傅松道:“你们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你愿不愿意出来干?”
纪鹏道:“只要能赚钱就行。”
傅禾禾小心翼翼问:“三叔,去哪?”
傅松看她一脸紧张,笑着道:“你放心,不让他出远门,就在附近。”
纪鹏连忙问:“啥活儿?我能干?”
傅松道:“收酸枣,就山上那种酸枣,有多少要多少。”
“酸枣能卖钱?”纪鹏和傅禾禾面面相觑。
于是,傅松又把对李芸说过的话说了一遍,听说李芸要种酸枣树,纪鹏两口子都觉得她疯了。
傅松也不赞成纪鹏他们种酸枣树,酸枣树虽然不挑地,但也不是什么地都能种,李芸所在的李家村是个大村,人多地广,还有好几座荒山,包一座荒山种酸枣树,花不了多少钱;
但石河村就不同了,因为地形原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典型的自然村落。石河村虽然也有几座山,但解放后开展造林运动,那几座山头全部种满了松树,经过三十多年的生长,早已经枝繁叶茂,就算在树间种酸枣树,也很难存活。
难道鼓励他们把松树砍了种酸枣树?这种缺德事儿傅松可干不出来。
再说,种酸枣树初期投入大,以纪鹏家的条件,根本不现实。
纪鹏问:“果汁厂真能保证有多少收多少?”
傅禾禾看纪鹏都到这时候还磨叽,道:“我信得过三叔,咱家都这模样了,还有啥好担心的?除了一身的力气,你还有啥?”
骂完了纪鹏,傅禾禾对傅松道:“三叔,咱以前没做过生意,啥都不懂,这事儿还得你帮忙拿个主意。”
“刚开始也不用去外面收,先把附近山上的酸枣摘了,卖了以后就有了本钱,然后再去别的村收,这样越滚越大。”
傅松说得简单明了,纪鹏和傅禾禾一听就懂,心里踏实了不少。
傅禾禾道:“那得抓紧了。”
纪鹏道:“明天我就上山。”
回去的路上,傅松走得很慢。
梁希说得对,自己就是想得太多太长远了,做事的时候时不时抬头往前看,算算还差多少,而每次抬头的时候,都会觉得丧气。
他感觉自己像鲁迅先生笔下铁屋子里的那个人,因为清醒着,所以更痛苦。
知易行难,他突然有些理解郑昆那些人的心情了。
可他不想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对得起重活一世。
今天的所见所闻,让他突然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无他,犯了眼高手低、骄娇二气等知识分子身上的“通病”。
三年的夏天,他骑着自行车跑遍营县、南平做调研,虽然辛苦,但那时他是充实的。
后来赚了点钱,便再也弯不下腰,去亲耳倾听农民们在想什么,怎么想的,想要什么,最紧迫的困难是什么,自以为是地以为建几个厂就能帮助农民增收,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
对于“小事”他越来越没有耐心,只想着去做一些“大事”。
他知道,并不是因为自己赚了钱后才变了,而是他骨子里就有知识分子的臭毛病。
没钱的时候,好歹能强迫自己深入底层,有了钱生活无忧后,骨子里原汁原味儿的酸腐气和骄气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