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东晋时代正式开启,衣冠南渡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前面提到过,五斗米道就是随着南渡而传入了江南。总体来说,这些变化对葛洪来说是好事,人都跑南方来了,首都也离家这么近了,外来的道教文化也带来了新的变化,也省去了再次北上广寻异书的麻烦。
十年后,四十多岁的葛洪被司徒王导看中,数次提拔,升任咨议参军,个人理解应该是个没有实职的参谋之类的官,品级也应该不高。
大家应该都知道干宝吧,作品有《搜神记》,是位史学家,同时也喜欢研究易学,因为这些共同的爱好,干宝和葛洪成为了好友,交往密切。干宝被葛洪的才华深深折服,力荐他参与国史的编修工作。大家也应该知道,历朝历代负责国史编修工作的,才华、名望低的人都不太可能被选中,前有司马迁、班固、范晔、陈寿等,后世有诸如房玄龄、魏征、欧阳询等等,显然,在一代大家的干宝心目中,葛洪的才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是足够和这些名人学识相当的了。
葛洪却坚决推辞不受,理由是人老了,眼也花了,这种劳心费神的工作不能胜任了。开玩笑呢,要是让这事给拴住了,哪还有时间追求自己喜欢的长生大道?恰好,葛洪听说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那里出产仙丹,实际上应该是炼丹材料更合理,于是就请求到那里的句漏县当县长。皇帝呢,感觉这个葛洪德高望众的,去那个老少边穷的地方实在是可惜了人才,就没答应。葛洪对皇帝说了,您得体谅我啊,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荣华富贵早就看淡了,之所以要去,是听说那里有丹药,我吃了没准能多活几年,还能再给您多做几年贡献。
最终的结果是葛洪带着一家老小去了广州,很可能是辞官而非去越南当县长去的,因为到了广州后被刺史邓岳苦苦挽留,最终只好到了罗浮山定居,否则刺史大人也不可能不让他去赴任吧。按时间推测,葛洪差不多快五十岁时才定居罗浮山的。
之所以选择在罗浮山上定居,一是距离广州很近,二是罗浮山上有盛产多种炼丹用的材料,加之罗浮山能作为道教的洞天之一,风水、景色等也是极佳的,所以最终成了葛洪的道场,并且留下了大量的遗迹。
从此,在罗浮山上,夫妻二人行医、炼丹、修炼,葛洪也著书不缀,最终完成了《抱朴子》和《肘后方》二部传世之作,寿八十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