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
实际上,起码得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跑到。
因为虽然印度洋航线,看起来更近,但却比太平洋要难走的多。
非常折腾,洋流还挺复杂的,风向也不怎么样,而且风暴什么的,还经常会发生。
因此,走印度归国,最快也得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再考虑到印度那么大,在当地接收信息,作出反应,也得耽搁大概大半个月的时间,而送到大明朝这边后。
再耽搁几天。
如果印度那边,真闹出来什么叛乱,那等大明朝反应过来,然后派兵过去镇压。
大概已经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
因此,朱慈烺必须得想办法,缩减一下,这个联络的时间。
他思考着说道。
“靠快船,驿站肯定是行不通的。”
大明朝现在走印度的驿站,是可以建立起来了。
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翻越喜马拉雅山。
然后走雪域高原,然后进入到四川后,沿江一路南下的陆上驿传体系。
当然了,这个不太靠谱。
因为喜马拉雅每年都会大雪封山,而且这山路可是贼拉的不好走啊。
走这条路线,纯粹是扯淡。
还有另外一条路线。
那就是,从孟加拉出发,然后翻越若开山脉,走缅甸进入到了云南境内,再从云南,一路借助大明朝的驿站体系,将消息送到南京。
这条路线实际上也不太好走。
论起折腾的时间,不比走海路差到哪去。
实际上,大明朝想要收接到云南那边的信息,哪怕是快马加急,也是得二十天左右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慈烺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供他传递信息。
这种技术,在后世那完全就是被淘汰掉的落后技术,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妥妥的是“天顶星”科技一样,牛掰的存在啊。
反正,大明朝能不能搞出来这个,朱慈烺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呃,他当然没有信心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朝,虽然搞出来了蒸汽机,还搞出来了铁路,蒸汽列车。
似乎是有了一点,迈向工业化的意思。
而据朱慈烺的了解,历史上,貌似工业革命没过多久,用于信息传递的有线电报技术,就已经问世了,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太过于困难的技术啊?
好像在大清国,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之前,莫尔斯电码就已经问世了,第一条电报线路,也投入到了运营,而到了鸦片战争后,大清国还没彻底睁开眼,看世界之时。
一八五零年时,英吉利海峡下的海底电缆,就已经完成了铺设。
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太过于困难的技术啊。
在朱慈烺看来,大明朝,大概,或许,可能,会搞出来这项技术吧?
尤其是,这还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如果真有能够让电报问世的话,那么消息传递的速度,将会变的飞快。
同时呢,也将让大明朝,对地方的控制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最重要的是。
朱慈烺可以时刻的,通过电报,来进行“微操”,像是校长那样,遥控指挥天下的兵将们打仗了。
不过,朱慈烺虽然想的很美好,但他也知道,这项技术,似乎也很困难。
只见到他叹息了一声道。
“明天安排一下,朕要去金陵书院工科院视察。”
“是,陛下!”
旁边的太监赶紧接旨。
开始按照朱慈烺的吩咐,去准备他的行程。
作为天子的朱慈烺。
实际上出一趟门也不太容易,微服私访这玩意。
朱慈烺之前玩过几回,但总感觉没什么意思。
而且,底下的臣子们也害怕。
他们害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