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晋王此次聚结大军的目的,虽然并不肯定,却几乎把所有的可能说了一遍,唯独没有说晋国欲犯境楚国,这也算是王禅给晋王留的面子,同时也告诉晋王,其实王禅知道晋国根本不可能真的犯境楚国。
而把楚王摆出,也是告知晋王,楚王无恙。
这一些,昨日王禅已详述过其中原由,王禅相信赵光信会如实汇报晋王,晋王心知肚明。
而对于前几天跟赵光信所言,偷袭晋都等却是只字不提,算起来十分友好,不带一点威胁。
晋王听王禅说完也是一楞,虽然传闻对于王禅已经神乎其神,可真的与王禅面对而立时才知道王禅的绵里藏针,虽然处处征对于晋王,却十分婉转,就只一问,就击中了晋王的软胁。
特别是长期占据郑卫两国,这只是吞并两国的一个客气说法,而这也是晋国此次出兵最基本的目的,也是晋王的谋算。
郑与卫还有宋国都夹在南北晋楚之间,无论是晋国欲图伐楚,还是楚国欲图伐晋,都会对其中一国进行攻伐,这是前一百年来,晋与楚两国交战的惯例。
而吞并郑卫,而威胁宋国,这是晋国的谋略,像蚕一样,一步一步的逼近楚国,让楚国感受晋国的威胁,而不能如意的安养生息。
毕竟这些年有吴国时常侵扰楚国,让楚国疲于应对,可二年前却被王禅无形之中化解,楚国已少了吴国的危胁。
此时若晋国不出兵侵扰楚国,那么随着楚国内祸已除,楚国就可以进行革兴阶段,若等楚国实力强大之时,那么就会对晋国造成威胁。
当然,晋国长远考虑当然还是向南吞食楚国江北之地,主动进攻楚国,而吞并郑卫宋国只是前提而已。
只是宋国一直主张列国止战修兵,所以并没有与晋国结盟,也不受晋国之胁,反而与楚国交好,这也是此次晋国失算之一。
这一点晋王十分清楚,王禅也十分清楚。
若宋国倒向晋国,那么楚宋边境线长,若宋国也阵兵于宋楚边境,那么北方四城的兵力就不能尽数调至龙城,必分开守城。
这样一来兵力分散,还要对付晋郑卫二十五万大军,那么龙城就会十分危险,若龙城有失,晋军可以长驱直入,也可据城而守,逐一攻克楚国其它城池。
而另一点,就是秦与楚的关系,因为使臣被刺一事,秦与楚关系紧张,可经过王禅的出使,力促秦楚重回正常交好,而且王禅还直接破坏了孔夫子代晋国出使秦国,以图换得秦国对楚国的夹攻的结盟。
王禅直接制钳于秦王,让孔夫子连秦王都未见到。
如此一来,此时秦国趁机阵兵于秦晋边境,以观局势,就是想趁机攻伐晋国,虽然兵未真攻,可势已成。
这也是晋王失算之二,有这两点,此时晋王对于此次出兵也已觉得占不到任何便宜。
就连长期占据郑卫都已不可能,最后的结局,会回到王禅最开始所言,只是一场演练而已。
王禅与墨翟是空城演练,而晋国则是动用了二十五万大军,两相对比,实在有些难与下台。
这也正是晋王此时面对王禅难与回复的原因。
“既然当今楚王无恙,本王也就安心了。
对于晋国此次出兵,鬼谷先生想来当知本王之意。
郑国使臣被刺,实让本王震憾。
想这些年来,晋楚相安无事,天下百姓安居,强候与弱候都平等相处,本王也是十分欣慰。
本王与当今楚王并不相识,也不知楚国之意,怕楚王妄自尊大,无视郑卫宋这些弱小的诸侯列国。
先生刚才也说过,我晋国世代受天子之恩,也有责任维持大周天下的太平。
此次出兵,既非有攻楚之意,亦非有占郑卫而不走之心,只是想向楚王讨个公道,若楚王持强凌弱,那我晋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本王此次出兵,也可以说是向楚国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