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鬼谷神谋> 第一千四十五章直视灵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十五章直视灵魂(2 / 4)

不错,在下是一直谋算着吴王之位,可耐何在下只是排行第四之人。

当我成人之时,我的三个哥哥已经是吴国支柱,一直受父王重用。

大哥诸樊,二哥余祭,三哥余昧,连五弟也都去了楚国劳军,可我虽然贤名在身,却并无实质之行,我若不让此王位,何来服众,何能管理我三个有实权的哥哥呢?

此事就算是你,也不会不让吧?”

季子此时知道也无隐秘可言,直接的说了出来,他知道这些话要么无人会知,要么只有赵欢会知道,可他本就要杀赵欢,让他知道了又能如何,现在吴国已经历经数个吴王,再言也无意义了。

“那个季子呀,其实当年吴王寿梦本就无意传位于他,吴国是什么是列国之中礼崩乐坏之国,又何会以贤为尊呢,试想列国之中,那一个列国会放弃实质而选其虚名呢?

再说了,当年他的三个哥哥为吴国尽心尽力,可这个以贤著称的季礼,又为百姓做了什么有益之事,没有,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难道说吴王寿梦是愚蠢之人,会让一个空有虚名之人来继承吴国之位吗?

决不会的,他不知他的父亲一直让他务实而行,可他却空有贤名,也是怕他将来以贤名搅乱吴国,所以才会故意试探于他,可这个季礼却从来也不敢承认,真是可笑呀。”

身后的声音继续传来,而且语气也变了,也并不像刚才一直在数落着他,似乎也跟随着他的意思在变一样。

季夫子也是一惊,同时也从其中看出一丝希望。

“我父寿梦自然不会选我,季礼当然清楚,若说贤世间之人总是以世俗眼光来看,以世俗眼光来评,其实老夫确实没有什么真的贤能,我之贤能并没有为百姓多增一分粮食。

当年世人皆觉老夫贤能,其实是因为老夫与其它三个哥哥没有其它可比之处,而贤为空名,所以只能比贤而已。

并且老夫身居吴国公子第四,说让吴国王位也才是无可耐何之举,世间废长立幼之事不知祸害多少列国,这一点我的父王明白,当年周太王也明白,所以这才有了当年太伯奔吴,建立吴国之说,所以老夫想不低身下气都不行。

若说贤才,当今世间还有谁能比孔夫子之贤,可孔夫子如此贤才,难道列国都会争相奉他为国君吗?

不会,没有任何一人会如此愚蠢,甚至于夫子一生,从来也未受列国重用,这才是现实。

季某只是明白的比孔夫子更早一些而已。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季礼自小学习古圣贤之学,难道就不该有一分奢想,有一分成为吴王的想法吗?”

(关于贤的一点个人看法,所谓贤其实是从禅让开始,也就是以前的国天下,如五帝尧舜禹,三帝禅让,此可称之为贤。

但尧帝当年去了箕山,本欲让位于贤名在外的许由,可许由却并不愿意。

反而开解了尧,而尧禅让于舜,也经过许多考验,知道舜有能力可以统领中原九洲,这才把帝位传与舜。

而且当时舜非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之人,而是当时的极有权势,威望极高之人,非只是空有贤名而已。

到后来的禹帝也是如此,大禹治水,为中原百姓解了水患,其功在社稷,得百姓拥护,所以最后舜再次禅让于禹,到禹之后,历史就慢慢变成成王败寇的规律。

夏从禹开始就改国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形势,也就是传子的习俗,而且基本是都是以嫡长为传的规矩。

若说吴国有贤之人,那还得算其吴国先祖,也就是当时周诸侯周太王的大儿子太伯。

周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而太王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姬昌本就是胸有大志,又文韬武略之人,可以延续周的强大,而姬昌也就是周文王。

周太王如此想法,却有违礼数,因为不好破坏废长传幼的规矩,所以一直苦闷不已,日日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