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回青,与老友们吃酒叙旧,闲谈间说起了聚丰酒家。那是许久以前,我们常去光顾的一家小酒馆,距今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光景了。
聚丰酒家,与其称作酒家,其实只能算是一间小酒馆。小馆由居民楼住户单元改建而成,开设在团岛附近一幢老式平板楼的底层。房屋临街处变窗为门,沿着窗檐往下砌了几级凹凸不平的台阶,低窄简陋。熟客一般更愿从楼院的另一侧穿堂过弄而入。
店面是套两室一厨一卫的单元房,一间放了张七八人台的圆桌,设为包房;另一间在两侧墙边参差地摆了几条狭长方桌,作为散台;两个卧室之间的过道,也挤挤地塞上了能供三、四个人聚餐的小桌,权当是雅座吧。为了节省空间,除了包房内放置椅子之外,其他一律都配的是折叠圆凳。天气不冷的时候,老板还会在门外的弄堂处,搭副雨棚,再横添出几桌席来。
小酒馆的老板脚有点跛,却做得一手好菜。小馆菜品的口味既不似鲁菜咸鲜多汤,也不全是胶东清水煮海鲜的做法,却另有着几道特色的风味。
一小碟香炸熏鱼,兼有着北方的酥脆口感和江南甜香的回甘,若是再配上几颗茴香豆下酒,还真有点儿恍若置身苏浙小馆的感觉。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老板亲自烹饪的招牌粤菜~蚝油牛肉:选上等牛肉切片如硬币大小,密料腌制,爆锅疾炒,勾芡挂汁,再加以青红椒小块搭配,色清而不淡,味浓而不腻,肉嫩如脂,入口即化,是每张餐桌上必点的菜品。
当然,本地特色海鲜也是必不可少的。葱拌八带,鲜脆劲道,葱香霸气;八带头孢,籽油满囊,油若浓墨,香如蟹黄。
海菜凉粉,晶莹剔透,以香醋、生抽、蒜泥、香菜末调味,酸爽开胃,最宜解酒。
清水辣螺,是一种本地特有小海螺,香榧一般大小,外壳呈浅绿色。用牙签小心地旋出螺肉,蘸上姜末醋汁,整只放入口中,不可立即大快朵颐,但需细细品滋赏味。舌尖先有醋的酸,紧接着是螺汁的鲜;用力咀嚼,螺肉丰腴,鲜香满溢,又裹夹着一点清苦之气,那是海螺胆汁的味道;待品到尾部螺黄,一丝微辣泛起,与姜末生辣交融,腥气祛尽,五味俱留。这与泉城鲁系名菜,九转大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更胜在味出天然。滋味峰回路转,意兴荡气回肠。
红岛的蛤蜊是不可或缺的,辣炒香鲜,水煮鲜美,每餐必点,百吃不厌。
好菜再配上当日的新鲜散啤,一杯下肚,齿颊留香,冰凉透心。怎一个爽字了得?
酒馆很小,客人却不少。若没有提前预约,而是临时起意过去,往往要等前面的客人结了账,重新翻台才能谋得座位。究其原因,除了菜品上佳之外,价格也很公道。店面虽仄,反而更显亲切热闹;顾客虽盈,却还算整洁卫生。还有一个原因,有可能就是因为老板的那一丝神秘吧。
据说老板的年龄像是中年刚过,但面相偏老,个子不高,一腿微跛,身材不算魁梧,手臂却孔武结实,恐怕是与每日颠勺炒菜有关。每次客人到店,他除恰巧撞了照面,不得不打声招呼外,其余时间大半都窝在厨房,闷声不响。在他炒菜的时候,厨房是绝对不允旁人随意出入的。偶有在店外门口处,碰到他在下厨间隙出来吸烟,也最多只是互递支烟卷,讪讪讷言。更惯常的是,独立一隅,闷闷地吸着烟,眼神专注地注视某处,偶一眼睑上扬,飘向远方的眼神迷离莫测。让食客们总觉得他有点神秘,酒意恍惚间,常常会幻化起古龙笔下隐居市井的落寞侠士来。
多年之后,在一档美食烹饪节目中看到一位市井高手上台献艺,又禁不住忆起当年那位寡言木讷的老板,心中切切然有着恍曾相识的感觉。
记得那道参赛的菜品是“大刀金丝面”,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内蕴玄机。鸡蛋和面,摊薄如纸。师傅,气定神闲,轻舒猿臂,大刀出鞘,长一尺半,宽四寸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