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非对错,实难论断。
若强辨是非,恐成一执之论,不免要引得片面之嫌了。”
那个主持礼仪的儒家弟子继续道:
“再说说你们墨家!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墨家对所有人都讲平等的兼爱,会让人们没有了父母的概念。
在儒家的观念中“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是生而为人之根本。
例如孔子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尚在的时候,身为子女不应当出远门,让父母心中挂念。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一定要出门,那么也一定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
但若按照墨家的观念,所有人都应当被无差别的平等爱戴,对父母的爱和对陌生人的爱应当是一样的。
构建博爱社会之本心虽好,但如此一来,人们便完全可以弃父母于不顾,想去哪就去哪,孝顺父母的义务就丢掉了。
这种社会风气一旦形成,那么人伦大道岂非要崩塌?
除了这一点之外,孟子对墨家的“节葬”也是有异议的。
孟子曾经举例来告诫墨家的学者夷之,他说: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古时候也有不厚葬自己父母的情况,当时人们的父母死去,他们便将尸体扔到山沟里去。
但过几天他们路过山沟的时候,发现父母的尸体被狐狸啃食,苍蝇蚊子到处都是。
看到这种惨不忍睹的场面之后,他们无不大汗淋漓、闭目不视,于是他们便重新土葬了父母。
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就是因为他们内心产生了愧疚,没有人能够眼睁睁看着父母的身体被如此摧残而毫不动摇的,这是人之本性使然。
孟子告诫墨家夷子,人天生都会爱自己的父母,这种对父母的爱就是与众不同,你们那样无差别的爱,甚至连父母死后都不予厚葬,那是违反人性的行为,是绝对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