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是林小懒不舍得用。
所以常常在地上用木棍练字。
林默娘和儿子简单聊了几句。
“懒儿,娘真高兴,自从你跟着芸儿婶子念书之后,你就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一样,懂事了,听话了,人也稳重了。”
“娘,我听村里人说,教书的都叫先生,我们现在,背地里都叫芸儿婶子为先生。”林小懒道。
“懒儿,你喜欢念书么?”林默娘问。
“喜欢!”林小懒重重地点点头,“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世上有这么多好玩儿的故事,有这么多厉害的人,有那么多的知识。
“读了书,我才知道了孔融让梨,还知道了九族,我还知道了原来不同形状的字,也有不同的名字。娘,读书真好,我知道了好多东西呢!”
林小懒摇头晃脑,兴高采烈地,跟林默娘说着这些天自己念书知道的事情,林默娘也跟着一起开心,欣慰。
***
最开始住进宋家的那几天,宋子兴天天看着几个孩子念书练字,也想要念书了。
但是孩子脸皮薄,不好意思说,于是大儿媳去找了宋大娘,宋大娘又亲自找了苏芸儿。
苏芸儿自然不好也不能推辞。
“只是子兴比几个孩子念得晚,得从最基础的教起,要比别的孩子都慢一些,我抽不出时间的时候,就让小草带他,但是我也会每天教导和抽查的,宋大娘,这个安排,你可还满意?”
“满意满意,你我还能信不过么!”宋大娘十分开心。
她倒不像林默娘似的,一定想要孩子摆脱农民身份啥的,但是也觉得念书认字是个好事,能多懂点儿知识,总比当个睁眼瞎,容易被人骗得强。
所以现在每天检查功课,苏芸儿面前都一排座了五个孩子。
宋子兴很聪慧,也很争气,虽然开始念书的时间最晚,但是却学得很快,小草总是跟苏芸儿说,自己给宋子兴说过一遍的知识,宋子兴很快就能记住了。
苏芸儿也将这话转达给了宋大娘。
宋大娘和子兴他娘李兰高兴地什么似的,立刻就去给宋子兴买了一套笔墨纸砚回来。
***
宋家。
林默娘睁着眼,看着天空从墨黑一点点泛白。
而炕的另外一头,林小懒睡得十分香甜。
林默娘悄悄起了身,从炕柜里,取出来一个小木匣子,里面是几张地契、房契,文契上还压着一根素银簪子,一对玉镯子,还有几串铜钱。
这就是林默娘和林小懒母子,现在全部的身家了。
回头看了看睡得香甜的林小懒,林默娘下定了决心,将木匣里的地契抽出来,塞到了衣服里。
***
苏家新宅。
苏芸儿今天来新宅查看工期进度,还有就是修缮的效果。
原本院子里一颗葡萄树,几年没有人看管,但是年年都会接葡萄,只是接出来的果子太酸了。
原本何柳给苏芸儿出主意,将这葡萄树给砍了:“你把这棵树给砍了,剩下的地方,你多养几只鸡也行,或者养头猪也可以啊。就算不养,这还能省了不少地方呢,看着多宽敞。”
但是苏芸儿却不想砍掉。
开玩笑,这可是葡萄树呀,葡萄在这个朝代还是珍稀物种呢,怎么可以就这样糊里糊涂的砍了。
她游戏空间的灵泉水,拿来浇灌这棵葡萄树,应该可以让果子香甜起来。
到时候,她也可以体验一把古人“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奢侈生活。
除此之外,她还打算将院子里的泥土地面,用青砖铺上条路,通通往院子里的各个房屋和院门。
此外剩下三分之一的面积用青砖铺好,并且搭了个棚架,就贴着葡萄树搭,让它用来爬蔓。等夏天,这里就是个天然凉棚了,可以作为家里以后在院子里的主要活动区域,可以坐着休息,或者摆